|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西湖龙井≠龙井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西湖龙井≠龙井茶

西湖龙井是如何得名的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 。 龙井位于西湖西边翁家山的西北麓 , 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 。 龙井茶产地分布在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 , 故名“西湖龙井茶” , 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
“龙井”是茶名、地名、村名 , 也龙井茶是泉名 。 龙井原名龙泓 , 是一个圆形的泉池 , 大旱不涸 , 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 , 其中有龙 , 故称“龙井”
西湖龙井历史上被分为哪几个品类
根据产地和炒制工艺的不同 , 西湖龙井茶历史上被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
①“狮”是“狮峰” , 以狮峰山为中心的胡公庙一带所产的龙井茶称为狮峰龙井 , 品质最佳;
②“龙”是“龙井” , 指翁家山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③“云”是“云栖” , 指云栖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④“虎”是“虎跑” , 指虎跑、四眼井一带出产的龙井茶;
⑤“梅”是“梅坞” , 指梅家坞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
现在的西湖龙井已由过去的“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类 。
【|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西湖龙井≠龙井茶】西湖龙井与乾隆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
西湖龙井茶的很多故事都跟乾隆有关系 , 尤其是扁形茶的来历 。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 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 , 看乡女采茶 , 心中一乐 , 也学着采了起来 。 刚采了一把 , 忽然太监来报 , 说太后病了 。 乾隆皇帝一听 , 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 , 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 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 , 一时肝火上升 , 双眼红肿 , 胃里不适 , 并没有大病 。 此时见皇儿来到 , 只觉一股清香传来 , 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 皇帝也觉得奇怪 , 哪来的清香呢?他想起来是采的一把茶叶散发出的香气 , 拿出来一看 , 茶叶压扁了 。 这就是扁形茶的来历 , 自此 , 龙井茶以扁形传世 。
太后想尝尝茶叶的味道 , 宫女将茶泡好 , 送到太后面前 , 果然清香扑鼻 , 太后喝了一口 , 双眼顿时舒适多了 , 喝完了茶 , 红肿消了 , 胃不胀了 。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 , 真是灵丹妙药 。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 , 立即传令下去 , 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 每年采摘新茶 , 专门进贡太后 。 西湖龙井从此名气大增 , 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绿茶 。
为什么说西湖龙井是乾隆皇帝的真爱
西湖龙井在清代时已是中国三大名茶之一 , 清代有学者曾说:“茶之名者 , 有浙之龙井 , 江南之芥片 , 闽之武夷云 。 ”一生嗜茶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龙井茶 。 他六次下江南 , 四次到龙井茶区 , 观看龙井茶的采制 , 并留下品茶诗歌 。 乾隆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 从此以后龙井茶驰名天下 , 寻访龙井茶者络绎不绝 , 这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赞美和推崇不无关系 。
西湖龙井创制于何时
西湖龙井约始制于明末清初 , 但从何时起龙井茶成为现在的扁形 , 至今尚无定论 。
西湖地区产茶历史悠久 , 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 北宋时上天竺产的“白云茶”、下天竺产的“香林茶”、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是贡茶 。
从茶叶加工技术演变历史来推测 , 复杂、精细的扁形龙井茶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即1644年前后) , 距今约三百多年 。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 , 总不及龙井之产 , 而雨前细芽 , 取其一旗一枪 , 尤为珍品 。 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记载:西湖之泉 , 以虎跑为最 。 两山之茶 , 以龙井为佳 。
西湖龙井的分级标准是什么
西湖龙井是绿茶 , 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 , 除卫生指标需进行理化检验外 , 其他项目全依赖于感官审评 。
审评包括色泽、形态、嫩度(等级)、新鲜度等 , 是审评的重点 。 以往西湖龙井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十一级 , 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 , 其余每级再分为五等 , 每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 。 后来稍作简化 , 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 , 共分四十三等 。 1995年 , 西湖龙井的级别进一步简化 , 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五个等级 。
西湖龙井的采摘标准是什么
西湖龙井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 ,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茶谚:前三日早 , 正三日宝 , 后三日草 。 这说明了龙井茶采摘的三个特点:早、嫩、勤 。 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 , 称“明前茶” 。 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 , 称“雨前茶” 。 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 , 这也是鉴定茶叶品质的主要依据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