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理县|葛坡镇深坡古村的柿子红了

文章图片

难忘故乡那一抹柿子红|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深坡村随笔
深秋 , 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村落里 , 红柿挂满枝 。 视频制作:夏晓云
霜降之后 , 柿子红了 。
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村落里 , 树叶落尽处 , 红柿挂满枝 , 成为乡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


成熟的柿子挂满枝头 。
中国传统村落——葛坡镇深坡村就种有不少柿子树 。 该村位于桂湘交界之处 , 村落三面环山 , 两旁有岐山、社公山和井虎山 , 村后有猫儿山 , 潇贺古道从村里经过 。 如今 , 村里还保留有不少的历史建筑与保护单位建筑 ,

柿子树和深坡村的房子相映成趣 。
10月24日 , 记者来到深坡村时 , 已近黄昏 。 落日与晚风相拥 , 散发一日里最后的温柔 , 为屋檐和山墙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 。 远山淡影迷蒙 , 民居层层叠叠 , 溪流穿村而过 。 沿着古道往村中走 , 古宅、石板路、池塘 , 仿如水墨在宣纸上勾勒出的线条……
这是深坡四季中最好的景色 , 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 。


炊烟在夕阳光下氤氲 , 枝头上的柿子若隐若现 。
那些古建筑的房前屋后 , 种着柿子树 。 此时 , 果实从明黄到橙红 , 像一盏盏灯笼挂枝头 , 暖了深秋 , 暖了心窝 。 有村民撑竹篙 , 将柿子从树上捅落 , 现场大快朵颐 。 剩下的削了皮 , 置于簸箕中晾晒 , 在秋天干燥的阳光下 , 柿子很快脱水 , 成为一种香甜可口的果脯 。


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柿子 。
“之前柿子还青涩时 , 我们就将它们摘下来泡水 , 水中加入适量的石灰和盐 。 一周以后 , 涩味被中和了 , 清甜脆口 。 尽管这样也不能多吃 , 柿子性凉 , 吃多了会拉肚子 。 ”深坡村老支书蒋尚森介绍说 。


村民制作柿饼 。
数百年来 , 种植柿树成为富川农村一个传统 , 在那些物资贫乏的年代 , 柿子是人们最靠谱的水果口粮 。 面对世事 , 人们也如柿子一样 , 外表坚硬内心柔软 , 把苦涩的日月浸出甜味来 。


晾晒柿饼果脯 。
“为什么种在房前屋后 , 是方便管理 。 这种树不是种下去就能结果的 , 要经过嫁接 , 管理时间比较长久 。 另一方面 , 也方便当时的客商进村收购 。 ”蒋尚森说 , 改革开放之后 , 柿子效益不高 , 大家也嫌麻烦 , 慢慢地就被脐橙等产业取代 。

房前屋后的柿子树 。
光阴荏苒 , 对于村里的柿子树 , 村民也没砍掉 。 它就像一位朴实的老友 , 年复一年 , 开花结果 , 默默无闻 , 是很多游子心头的一份惦念、一道乡愁 。

窗外的一抹柿子红 。
包含柿子树在内 ,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 , 让富川有了发展乡愁经济的基础 。
“乡愁经济以乡愁为主题 , 以满足城镇居民思乡怀旧情感需求为出发点 , 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落脚点 。 ”据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 2020年以来 , 该县已投入财政资金1900余万元 , 进行美丽乡村、古建筑保护、观光步道、民族传承展示中心和村内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


深坡村景色 。
记者看到 , 深坡村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 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 。 “大部分老宅已搬空了 , 等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 我们想引进资本进来 , 开发民宿、游学等业态 。 ”蒋尚森说 。
这些年 , 在葛坡镇政府指导下 , 深坡村已经形成了“春看油菜花、夏摘冰淇梨、秋赏红柿子、冬品油茶”的无淡季乡村旅游模式 。 2021年 , 该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 , 经营收入超20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