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金给莫言少发了200万,诺贝尔奖金背后那些事( 二 )



诺贝尔的遗嘱手稿
当时很多人觉得诺贝尔没有爱国精神 , 身为瑞典人却把瑞典的财产分给世界各国的人士 。
还有一些阴谋论者 , 质疑基金会暗箱操作 , 怀疑其中有利益输送 。
这种怀疑也并非毫无根据 , 诺贝尔生前的巨额遗产分散各国 , 分属不同国家管辖 , 为了搞清楚其中的财产权益 , 委托机构花了五年时间才理清楚头绪 , 并正式成立基金会管理 。
1900年 , 瑞典政府正式核准基金会的组织章程 , 以及瑞典各机关颁奖之各项事宜 。

诺贝尔奖的奖牌和证书
最初的诺贝尔奖其实远没今天这般令人瞩目 , 甚至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布后 , 很多人就对诺贝尔基金会不断唱衰 。
原因很简单 , 基金总共3100万克朗 , 如果按每位获奖者15万克朗(部分奖项可能有两到三人) , 不出30年就会全部发完 。
诺贝尔基金会其实也很紧张 , 因此 , 到1923年 , 单项奖金已降低至11.5万克朗 。

诺贝尔基金会的标识
没办法 , 诺贝尔在遗嘱里说得很清楚 , 本金不能动 , 必须采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稳健型理财策略 , 只有利息可以拿去投资 , 但也不能用作炒股、房地产、私募股权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 。
由于投资限制实在太多 , 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增值实在太慢 , 资产大为缩水 , 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 , 按照这种保守的投资策略继续下去 , 诺贝尔基金会早晚会破产 。
不过 ,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后 , 资金来源并不只是诺贝尔生前遗产 , 还包括瑞典政府的注资以及一部分社会捐款 。
1968年 , 瑞典政府在瑞典央行成立300年之际 , 为纪念诺贝尔 , 他们出资额外设置了一个奖项 , 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

此后 , 瑞典政府几乎就没有出过啥钱 。
社会捐款虽说也有一部分 , 但比照诺贝尔奖金的规模 , 个人捐款有限 。
毕竟 , 就算再有钱 , 也没什么人想在捐款上超过诺贝尔 。
【诺贝尔奖金给莫言少发了200万,诺贝尔奖金背后那些事】诺尔贝基金会后来的钱越来越多 , 关键还是来自他们的投资 。

由于过于保守的投资模式 , 诺贝尔基金一直不断下降 。
特别是扣完税之后 , 诺贝尔基金更是捉襟见肘 。

1901-1946年诺贝尔基金的余额
基金会不仅每年有大笔的奖金支出 , 而且由于聘请的管理人员都是聘请世界顶级专家 , 某些年份中 , 管理成本甚至比发出去的奖金还高 。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 , 对于诺贝尔基金会来说 , 奖金被发完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
1953年 , 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
经过诺贝尔基金会的再三申请 , 瑞典政府宣布对诺贝尔奖免税 , 同时允许基金会投资股市和不动产领域 , 投资策略终于从保守转向积极 。
有政策还得有牛人操盘 , 才能在这些充满风险的投资中获益 。
幸好诺贝尔基金会不缺这方面的机构和专家 , 他们找到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福斯特·佛莱斯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福斯特·佛莱斯
正是在他带领下 ,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和公债 , 转投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
诺贝尔基金会也有自己的优势 , 根本不需要自己去股市费力选股或者追涨买跌 。
他们在一堆经济学家帮助下 , 根据著名的MSCI全球市场指数 , 直接投资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 , 分享其增长红利 。
诺贝尔基金会大部分股权投资都是美股 , 而且是锚定道琼斯指数股进行购买 。
事实证明 , 诺贝尔基金会确实很有眼光 。
1953年 , 刚买入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只有280点 , 但到了2021年10月16日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上涨到35294点左右 , 相当于68年上涨了126倍 。
诺贝尔基金会历年奖金规模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 截止1959年 , 光是美股市场 , 玩长线投资的诺贝尔基金会就赢“麻”了 。
为维持奖金支出和基金会的正常运转 ,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目标是 , 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保持在3.5% 。
基于此目标 , 基金会不断完善投资布局 , 并制定了一个最基本的投资方案 , 例如 , 2017年各类资产占比分别为:50%的股票+18%的固定收益资产+7%的房地产+25%的另类资产 。

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比例
为了保持3.5%长期回报的既定目标 , 诺贝尔基金会设计了一套综合各类资产的比较基准指数 , 用来衡量自己短期的资产管理水平有没有达到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