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金给莫言少发了200万,诺贝尔奖金背后那些事( 三 )



诺贝尔基金会业绩比较基准指数
这种投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 , 也会根据市场数据进行调整 , 并屡有收获 。
2008年 ,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 , 诺贝尔基金会就通过以往的投资经验和分析 , 加大对冲基金的投资 , 不仅躲过一劫 , 还悄悄赚了不少钱 。

2019年 , 基金会再次调整投资策略 , 其中47%为股票基金和股指期权 , 9%为房地产基金 , 13%为固定收益资产 , 31%为另类资产 , 还保留0.1%应对可能货币对冲损失 。
这年 , 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大概是34.8亿克朗(约合25.6亿元人民币) , 而诺贝尔基金年化收益长期超过10% 。
这意味着 , 即便按最保守的投资收益计算 , 诺贝尔基金会的年收益也至少是3.5亿克朗(约合2.3亿元人民币) 。

稳健的投资让诺贝尔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财源滚滚
不仅每年发放6000万克朗的奖金绰绰有余 , 还有数亿克朗的资金可继续滚入本金进行投资 。
但是 , 投资有风险 , 诺贝尔基金也不可能永远稳赚不赔 。
如果有人关注诺贝尔奖金 , 可能会注意到2011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是1000万克朗 。
前面也提到 , 2012年 , 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时只拿到了800万克朗的奖金 。

2012年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 但可惜少拿了200万克朗的奖金
仅仅一年 , 为何会有200万克朗(约合131万人民币)的差距呢?
这是因为 , 2011年 , 诺贝尔基金会在投资中多次出现失误 , 导致那年亏了1920万克朗(约合1264万人民币) 。
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 , 小气的诺贝尔基金会立即把次年的单项奖金从1000万克朗降至800万克朗 , 直到2020年才重回1000万克朗 。
可以说 , 由于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失败 , 莫言少拿了100多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
2021年 , 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回报率已达到了18.4% , 市场价值达到了61.03亿瑞典克朗(约40亿元人民币) 。
靠着坚持多样化和长期投资的观念 , 诺贝尔基金会将最初的3100万克朗增值为61亿克朗 。
120多年间 , 原来的诺贝尔遗产增长了近二百倍 。
如果不考虑投资增长和通胀 , 仅靠这笔本金 , 再发个100年的诺贝尔奖也毫无压力 。
观察诺贝尔基金会一百多年的投资规律 , 或许可以总结为“多元资产配置 , 分散风险 , 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 。
不断地复利投资 , 长期持有的观念 , 以及与市场同步的投资策略 , 最终实现了诺贝尔基金资产的稳健增值 。
这或许就是诺贝尔奖发了超过120年 , 依然财源滚滚的秘密 。
今天 , 诺贝尔基金会仍在致力于提高奖金数额 , 尽最大努力保障获奖者们的经济收益 。
不过 , 对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来说 , 无论多少奖金 , 都比不上这个世界级奖项带来的无上荣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