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看一遍地球,中国民用卫星发展让美焦虑,更大惊喜还在后面

【10分钟看一遍地球,中国民用卫星发展让美焦虑,更大惊喜还在后面】

10分钟看一遍地球,中国民用卫星发展让美焦虑,更大惊喜还在后面


文章图片


10分钟看一遍地球,中国民用卫星发展让美焦虑,更大惊喜还在后面


这两天美国的spacenews这个专注于航天信息的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 , 提到中国长光卫星技术公司宣布 , 这几天又要发射5颗卫星 , 原来计划到2025年吉林1号一共要发射138 颗 , 确保重点地区每10分钟就有一颗吉林1号卫星过来瞧一眼 。
现在计划改了 , 2023年就要完成138颗的计划 , 而到了2025年 , 将实现第二阶段目标 , 一共要发射300颗 。 这就意味着 , 吉林1号能在全球某个我们关注的地点实现更密集 , 比如五分中一次的关注 , 或者在全球范围提高重返频率 , 每隔10多分钟 , 我们就能把地球表面看一遍了 。 我记得前两年吉林1号的运营团队还搞了个抽奖 , 抽到3名幸运网友 , 每人可以任选地球上一个地点 , 想看哪吉林1号就去哪拍摄高清图像 。

不要忘了 , 这还仅仅是吉林1号这一家 。 珠海航展上 , 还有一家民营卫星公司要和国家有关部门签约 , 以商业模式向相关部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服务 , 包括光学图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 这家公司我还是挺熟悉的 , 前一段时间北溪2号出事 , 他们公司的卫星就过去拍了出事地点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 照片上有天然气泄漏形成的水面翻涌 , 还有一圈圈扩散开的波浪 , 大家可以想一下 , 那种漏气能形成的波浪才有多高 , 但是咱们的卫星能把这么点波浪成形成的 , 半径几公里范围内的海面环状纹理都拍的都特别清楚 。
我们再想一下 , 一艘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 , 会形成对水体的扰动 , 这种扰动就会在水下形成几公里长 , 持续几十分钟的水波 , 我们肉眼很难察觉 , 而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就有可能捕捉到这种水波对海面的扰动 , 如果战场上某一方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有足够密度 , 对方潜艇还敢高速航行么 。 这方面国外早就在研究了 , 我们肯定不能甘居人后 。

俄乌战场上 , 美国通过民用卫星公司 , 购买了大量的服务 , 给乌克兰提供援助 。 比如 , 乌克兰方面需要图像信息 , 就去找maxar公司 , 这些公司的成像卫星 , 才是真正对战场上俄军动态进行有效观察的 。
向民用卫星采购信息服务 , 已经是美军未来的重要情报来源之一 , 这样可以让军方节省不少卫星生产发射和维护成本 , 用微小卫星还能实现快速发射补网 , 这些公司通过这种生意 , 也能挣到银子 。 美国式的军民融合 。

中国未来也是要走这个路子的 , 我们那些民用卫星平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用于抢险救灾 , 水土地质调查 , 并且被联合国相关组织高度赞扬过 , 说中国民用卫星出图快 , 分辨率高 , 收费合理等等 。 那么到了战时 , 民用卫星如何为国家安全提供服务 , 一样可以军民融合 。
美国人说过去5年 , 中国发射了各种成像卫星260颗 , 导航卫星50颗 , 和美国这类卫星数量几乎平分秋色 , 战场对中美都可以是一样透明了 。
可能有人想问一个问题 , 俄罗斯的侦察卫星有多少 , 如果算光学侦察卫星的话 , 新的老的加起来 , 不到20颗 , 真没有北京一家民营公司手里的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