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捕食海豹的和鱼类的时候 , 格陵兰睡鲨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 这些食物就能自己送上门 。
为了诱惑猎物 , 格陵兰睡鲨允许一种桡足动物寄生在自己的眼角膜中 。
桡足动物以格陵兰睡鲨的眼睛为食 , 被寄生后的格陵兰睡鲨很快便会失明 。
不过 , 格陵兰睡鲨并不在意 , 因为平时本就用不到眼睛 , 不如将这个器官奉献给桡足动物 , 为自己吸引食物 。
桡足动物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 , 包括海豹、章鱼等等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懒惰的格陵兰鲨也能捕食到身手敏捷的海豹 。
另外 , 桡足动物在黑暗的区域还会发光 , 对格陵兰睡鲨来说 , 是一种优质的诱捕器 , 再加上平时不怎么动 , 伪装能力也是超一流 。
一旦猎物靠近 , 格陵兰睡鲨就会一口咬下去让其毙命 。
格陵兰睡鲨的咬合力惊人 , 能够将海豹的脊椎瞬间咬断 , 然后再慢享用食物 。
由于格陵兰睡鲨的新陈代谢慢 , 对食物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 。
但是深海中的海洋生物少 , 一旦有进食的机会 , 格陵兰睡鲨还是不会放过的 。
在没有食物的时候 , 格陵兰睡鲨便会同类相食 。
神奇的是 , 它们自身带有毒素的同时 , 对这种毒素的抵抗力也相当强 , 吃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心中毒的问题 。
遇到被同伴啃食的情况 , 格陵兰睡鲨还会象征性地挣扎一下 , 然后“躺平” , 可谓是将懒惰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
人类对格陵兰睡鲨的捕食
要说格陵兰睡鲨最大的天敌 , 还是人类 , 19世纪中期格陵兰岛的格陵兰睡鲨产量约为每年2000~3000条 。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 格陵兰睡鲨的捕捞量也在逐渐增长 , 人们很快意识到 , 这样无休止的捕捞 , 很有可能造成格陵兰睡鲨濒危 。
于是 , 当地政府便下放了一系列措施 , 制止人们的捕捞行为 。
这个时候 , 人们会很好奇 , 格陵兰睡鲨全身都是毒 , 为什么人们还要大肆捕捞它?
其实 , 人们捕捞格陵兰睡鲨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鱼翅和鱼肝 , 鱼翅不用多说 , 大家知道这是一道美食 , 只需要简单处理一下其中的毒素就能达到食用标准 。
而鱼肝有很大的药用和科研价值 。
当然 , 人们肯定也不会放过鱼肉 。
早期的时候 , 因纽特人将格陵兰睡鲨的肉割成长条状 , 在户外进行晾晒 , 毒素会随着液体流走 。
晒干之后的鲨鱼肉是因纽特人越冬的必备干粮 , 这道美食传入到文明社会后 , 人们发现 , 格陵兰睡鲨的肉干食用性很高 , 可以用于烹饪多种美食 , 市场需求量便随之上涨 。
但是 , 由于未处理恰当的格陵兰睡鲨肉干比鲜肉还毒 , 不少人望而却步 。
格陵兰睡鲨肉干也没有再流行起来 , 政府控制格陵兰睡鲨的捕猎数量后 , 便没有捕猎者再对其下手 。
如今的格陵兰睡鲨虽然不属于濒危物种 , 但是它的生存环境令人担忧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 北极圈的温度在逐年上涨 , 格陵兰睡鲨不得不前往极北地区过夏天 。
【活到156岁才可交配,因为太懒,为了吃饱饭它们献祭出自己的眼睛】然而 , 极北地区的海洋生物少 , 这种情况下 , 格陵兰睡鲨不得不依靠同类相食来延续物种 。
推荐阅读
- 人类的意识是什么?又从哪里来的? 科学家居然这样说
- 干细胞的发现和临床应用,为脱发带来了崭新的思路
- 如果月亮撞上地球会发生什么?人类会就此灭绝吗?
- 线粒体病的危害有哪些?基因检测去哪里做
- 在月球背面建造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望远镜,想法已切实可行
- 夫妻之间,哪一方的基因最终能够决定孩子的智商以及长相?
- 科学家发现被纳粹炸弹摧毁的鱼龙化石模型,为新研究提供了方向
- 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导航系统那么厉害,战时被打下来怎么办?
- 南极洲的“黑背鸟”居然是南美洲科学家亲自培育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