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文章图片


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文章图片


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文章图片


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导读:民间俗称“鳝王” , 长得像巨型鳝鱼 , 若钓到请放生 , 吃不得钓不得
鳝鱼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鱼类 , 到了冬季的时候因为没什么农活 , 很多的农民也会去稻田、水塘或者是河沟抓鳝鱼 。 一般鳝鱼的个头也就是手指粗大 , 并且很难超过1斤一条 。
【民间俗称“鳝王”,长得像巨型鳝鱼,若钓到请放生,吃不得钓不得】
那大家见过最大的鳝鱼有多大呢?有没有见过几斤一条的巨型鳝鱼呢?
在民间有一种鱼俗称为“鳝王” , 它长得像极了巨型鳝鱼 , 个头最大有10斤以上 。 如果大家钓到或者是捕捞到了 , 请及时放生 , 它是钓不得也吃不得的 。
“鳝王”是什么?鳝王是民间对花鳗鲡的一种俗称 , 因为它长得太像鳝鱼了 , 但是个头却要比鳝鱼大很多倍 。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白鳝、鳗鱼、大鳗、鲈鳗、花鳗、雪鳗、乌耳鳗、芦鳗、溪鳗等 。

花鳗鲡是鳗鲡科、鳗鲡属的动物 , 在外观上长得像鱼又像蛇 , 身体细长 , 前部粗圆筒形、而尾部则是侧扁的 。 花鳗鲡也具有鳝鱼一样的特性 , 主要是河口、沼泽、河溪、湖塘、水库等内 。
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类 , 所以多是生活在咸淡水交接的水域 , 如长江、闽江、珠江流域的入海口处就有分布 。
花鳗鲡和鳝鱼一样 , 也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 并且它们都是昼伏夜出的 。 白天基本都是躲在洞穴、石头缝隙里面 , 而到了晚上就出来活动了 , 这种鱼体壮而有力 , 主要是捕食各种鱼、虾 , 还有蟹、蛙等其他的小动物 。 有时候也会吃掉落在水中的其他大动物的尸体 。

并且花鳗鲡还有一个特性 , 就是它们离水较长时间也不会死亡 , 也是因为它们的这个特性 , 有时候会到下雨的竹林或者是水外的湿草地中觅食 , 主要捕食老鼠、青蛙等较大的动物 , 因此也叫它们为“芦鳗” 。
繁殖方式特殊 , 一生只繁殖一次对黄鳝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 , 它是一种雌雄同体的鱼类 , 黄鳝一出生都是雌性的 , 等到繁殖了以后就会变成雄性的了 , 它们是具有性别转换这种特殊功能的 。
而花鳗鲡也是一种具有性别转化能力的鱼类 , 只是它要比鳝鱼更为厉害 , 那就是花鳗鲡随时都可以转换性别 。

花鳗鲡性别的转化主要和生存的环境有关 , 当生活的环境食物不足 , 种群密度高了 , 它就会由雌性转变成雄性 。 而当生存环境中食物充足 , 种群密度较低的时候 , 它们又会转变成雌性 , 从而大量产卵来补充种群的数量 。
而且花鳗鲡作为一种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类 , 它一般都是生活在淡水河流中 , 等到成年了 , 繁殖季节到了就会进入到海洋中产卵 。 而且它们一旦生殖产卵以后 , 亲鱼就会死亡 。
所产的卵则会在海流中孵化 , 之后再进入到淡水河流中生长到成年 , 之后又要回到海洋中进行交配繁殖 。 往往花鳗鲡都是在10-11月份进入海洋交配繁殖 , 而到了第二年的3-4月份花鳗鲡苗就游到入河口 , 进入淡水河流生长 。

从这估计大家也看出来了 , 像普通的鱼类基本上成年以后每年都会产一次卵 , 甚至是多次卵 , 可是花鳗鲡一生只产一次 , 因为它产卵后不久就会死亡 。 这也就注定了这种鱼的数量种群不会太大 。
花鳗鲡是保护动物吗?钓不得也吃不得之前看新闻 , 在浙江有个渔民用网捕鱼的时候捞起来一条像鱼又像蛇的怪鱼 , 而经过专家们鉴定它就是花鳗鲡 , 这条巨型“鳝王”足足有5.9公斤重 , 体长近1.5米 。
有老人说 , 这么大的花鳗鲡还是第一次遇到 , 至少活了四五十年才能长这么大 。 在确定其身份以后 , 渔民很快就把它放生了 。

因为如今花鳗鲡已经是濒危动物了 , 收录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 并且花鳗鲡还是还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