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文章图片


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文章图片


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文章图片


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文章图片


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


近几十年来 , 世界上爆发的多次传染病事件的矛头都指向了蝙蝠 , 从94年的亨德拉病毒 , 到后来的尼帕病毒 , 再到近些年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以及冠状病毒 , 都在蝙蝠的体内被检测到 , 所以 , 蝙蝠可以说是“超级毒王” 。
但是 , 在民间的“五毒”中 , 却没有蝙蝠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

作为“毒王”蝙蝠是如何与病毒“和平相处”的?【蝙蝠的“毒性”如此之大,为何没有在“五毒”之中?】这是一个科学家们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 因为蝙蝠可以是许多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 , 但是一些烈性的病毒竟然不会让蝙蝠有任何症状上的体现 , 这也就意味着蝙蝠可以与很多病毒“和平相处”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给我们揭示了答案 。
首先 , 蝙蝠是唯一一种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鼯鼠、鼯猴是滑翔 ,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 , 而没有羽毛的飞行是非常消耗体力的 , 它很难借助气流 , 这就导致了蝙蝠在飞行时新陈代谢非常快 , 体温也比其他哺乳动物要高很多 , 达到了平均40℃ , 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发烧对抗病毒的温度 , 所以极高的体温限制了病毒的繁殖 , 这是它们与病毒共存的一个手段 。

其次 , 新陈代谢速率变高就意味着更容易造成遗传物质的损伤 , 为此蝙蝠进化出了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 这个能力恰恰也是它们对抗病毒的方法之一 , 那就是破坏后及时的修复 。
最后就是蝙蝠的免疫系统了 ,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有“开关”的 , 当发现外来入侵者时 , 免疫系统才会工作 , 平时是关闭的 , 但是蝙蝠的免疫系统是处于始终激活状态的 , 这让免疫系统是一直处于在跟病毒战斗的状态的 , 这也大大限制了病毒的繁殖 , 最终 , 免疫系统与病毒达成了“和解” 。

蝙蝠为何没有成为“五毒”?我们常说的无毒是指:毒蛇、毒蝎、蜈蚣、蟾蜍和壁虎 , 从“毒”的角度看 , 蝙蝠身上携带的虽然是病毒 , 但是毒的定义是对生物有害的物质 , 所以从广义上说 , 病毒也是一种毒 。 在这方面 , 它可比壁虎强多了 , 因为壁虎已经证实身上是没有毒腺的 , 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五毒之中 , 唯一一种没有毒的 。

那么为何壁虎能成为五毒 , 蝙蝠就不行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常见性 。 五毒的这五种动物都是我们常见的动物 , 而且它们都是会出现在我们家中的动物 , 而蝙蝠不同 , 虽然蝙蝠有时候也会在农村街道的上空飞行捕食蚊虫 , 但是全世界有1107种 , 大部分的蝙蝠都是我们平常见不到的 , 因为它们喜欢栖息在森林或者野外的山洞之中 , 很少与人发生交集 , 这是它们没有成为五毒的原因之一 。

第二:习性 。 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关于“五毒”的一些习俗 , 最常见的就是“避五毒”了 , 而且避五毒通常是在端午节时 , 这是因为这五种动物全部都是变温动物 , 它们有冬眠的习性 , 漫长的冬天过去 , 春天来临 , 气温逐渐的升高 , 到了端午节时 , 这些动物基本上就都结束冬眠了 。
而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 它们的体温是稳定的 , 虽然它们冬天也有类似于冬眠的习性 , 但是这个冬眠并非我们常说的冬眠 , 因为在冬天它们依然会经常性的出来活动一下 , 只是比平时的外出频率低了很多而已 。

第三:五毒的共性 。 壁虎无毒却被放入了五毒之中 , 这其实并不奇怪 , 因为壁虎与其他四种动物是有共性的 , 除了冬眠的习性外 。 五毒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入药 。 五毒除了是毒物外 , 它们本身还是古代药典中的中药材 , 比如蛇蜕下的皮-蛇蜕、蝎子和蜈蚣的干体、蟾蜍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蜕下的皮和背部分泌的白色毒蛾有-蟾衣和蟾酥以及壁虎的干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