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都有“阴茎骨”,唯独人类没有,是进化还是退化?( 二 )



当然 , 阴茎骨也不是说百害无一利 , 它毕竟是一块软体组织包裹的骨头 , 一旦受伤 , 就有它骨折的风险 。 特别是在同性决斗、交配时力度过大 , 都有可能引发阴茎骨骨折 。 在众多物种中 , 犬科类最容易在搏斗中发生骨折 。

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什么又放弃了这块骨头呢?是因为害怕骨折吗?
人类丢了阴茎骨 , 是福是祸?
科学家发现 , 人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 在基因上把阴茎骨“除名”的 。 在对比了动物和人类的DNA时 , 科学家发现人类缺少了510组DNA , 而关于阴茎骨的基因编码很可能就存在这被丢失的DNA中 。

那么 , 人类“弄丢了”阴茎骨 , 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
在遥远的1亿年前 , 哺乳类动物体内就进化出了阴茎骨 , 而且大部分动物至今仍保留着 。 比如狮子、猫和狗 。 人类一开始也有阴茎骨 , 只是到了大概450万年以前 , 人类开始和近亲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 , 走向不同的进化路线 , 阴茎骨慢慢被舍弃了 。

长时间照顾配偶 , 无需多次交配 。 原始社会中 , 大部分动物都以群居为生 , 长期采用混乱的多夫多妻制 。 但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 , 慢慢演化成了一夫一妻制 。 男性不需要到处寻找配偶繁衍后代 , 转而一生只找一个人 。

这种深层绑定的模式也决定了 , 他在照顾配偶上负有更重的责任 。 加上女性孕期较长 , 不需要多次交配 , 时间一长阴茎骨派不上用场 , 也就慢慢退化了 。

生养孩子的责任 , 让阴茎骨不再被迫切需要 。 不像动物们生了就跑 , 男性们除了生活上照顾老婆 , 后半生还要把孩子抚育长大 。 人类的繁衍模式慢慢朝着更文明的教育培养迈进 。 当重心转向家庭 , 没有了生存威胁 , 阴茎骨也不再成为迫切被需要的东西 。
适应了直立行走和提高脑容量 。 阴茎消失 , 也是人类从四肢行走进化到直立行走 , 脑容量增大时所付出的代价 。

科学家从小白鼠实验中发现 , 一旦破坏小白鼠阴茎骨的正常生长速度 , 其脑容量就会被监测到明显扩大 , 所以说人类是优先选择了大脑进化 , 集中力量提升脑容量 , 从而牺牲了阴茎骨 。

总的来说 , 恰恰是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以及文明的教养模式 , 导致了阴茎骨的“退场” 。
人类失去阴茎骨并非愚蠢地选择或进化疏漏 , 反而让其自身的优势更加凸显 。 就从外观上来看 , 有阴茎骨的动物都是生长在腹内 , 雌性生物完全看不到 。 而失去之后就会体积变大 , 裸露在外 , 在吸引异性方面也具有更直观的刺激 。 人类只不过采用了更加高级的方式 , 来让适应新的繁衍模式 。

你觉得人类舍弃了阴茎骨 , 是好事还是坏事儿呢?
【动物都有“阴茎骨”,唯独人类没有,是进化还是退化?】作者:一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