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是珍贵化石吗?专家回应


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是珍贵化石吗?专家回应


文章图片


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是珍贵化石吗?专家回应


10岁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 , 是珍贵化石吗?
6日 , 家住汉口的韩先生来电称 , 当天10时许 , 10岁的儿子和爷爷到汉江湾古田三路江边游玩 , 在岸边的江沙中 , 无意中挖到一块巴掌大的骨头 。 整个骨头形状奇异 , 上面还有几颗洁白的牙齿 。

孩子爸爸提供的骨头照片 。
小朋友如获至宝 , 爱不释手 。 父亲韩先生说 , 儿子自小喜欢看纪录片 , 喜爱科学和考古 。 对于这块特殊形状的骨头 , 他十分着迷 , 左看右看 , 怀疑挖到什么不明生物的化石 。 作为家长 , 他也想给孩子一个答案 。
记者注意到 , 这块骨头不大 , 上面有三大两小的牙齿 , 呈弯月状排列 , 其中两颗大牙通体透明 , 局部发白 , 很像人类臼齿 。
专家断言:肯定不是化石
11月6日 , 长期在野外考察、和化石打交道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徐世球在看过骨头视频后 , 十分肯定地对记者表示 , 这位小朋友挖到的不是化石 , 而是很普通的鱼类头骨 。
徐教授表示 , 从视频上看 , 这块骨头埋藏时间不长 , 尚未石化 。 “市民在野外或河边捡到化石概率不大 。 因为化石不可能到处都有 , 一般都保存在岩石中 , 什么化石对应什么年代岩石 。 ”
徐教授指出 , 古代生物成为化石条件极为苛刻 。 形成化石是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石化过程 , 一般要经过生物死亡、遗体掩埋、石化固结等主要阶段 , 要有贝壳和骨头等坚硬部分 , 因为软体部分很容易腐烂;其次是生物遗体能得到迅速掩埋和及时保存 , 免遭氧化分解或其他动物吞食和细菌腐蚀;第三是要有漫长的时间 , 几十万年往往还不够 。 因此 , 生物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罕 。 有人估计 ,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 , 大概只有一个可能保存为化石 。
“我们平常吃的动物骨头扔弃在野外 , 肯定是无法形成化石的!”徐教授说 , 人为制造化石 , 更加不可能 。 现代人看到的几千年前的人类骨头 , 只能称为遗骸 。 一般经石化作用形成的化石 , 仍保存了原来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构造特点 , 但成分却与原来生物有天壤之别 , 变得与周围岩石成分相近 。 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 化石比骨头更重 , 重量更大 , 成分以钙质或硅质为主 。 越靠近现代 , 颜色越发白 , 越往古代走 , 颜色越接近褐色或者棕色 。
是块普通鱼骨 , 但孩子探索精神可嘉
既然是鱼类骨头 , 究竟什么鱼有这种牙齿?记者联系上常年研究鱼类的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喻运珍 。 她在看过骨头视频后表示 , 这就是亚洲鲤鱼的咽喉齿 。

喻教授提供的鲤鱼咽喉齿对照图 。
喻教授表示 , 市民日常吃鱼过程中 , 往往发现嘴中有类似牙齿一样的粗糙结构 , 但并非生长在嘴巴上 , 而在咽喉处 , 这种独特构造就是鱼类的咽喉齿 , 被喻为神奇的第二副牙 。 世界上约有3万多种鱼类拥有这种牙齿 , 遇到吃鱼碰到有“异形牙齿”并不新奇 。
她介绍 , 人类用门牙和尖牙切断食物 , 用磨牙研磨食物 , 完成对食物的前处理 , 让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 。 鱼类没有手或其他能推动食物进入嘴中的构造 , 但鱼类进化中会利用张大嘴在食物前方形成负压 , 将猎物吸入口腔中 , 或者大口扑咬 , 相比人类精细的牙齿和吞咽系统 , 很多鱼类只是简单咬几口就吞下 , 将食物完整送入消化道 。
此时 , 就需要强大的消化道系统来对付“顽固坚硬”的食物 。 因此 , 咽喉齿能发挥对食物的前段处理作用 , 将食物粉碎或切割 , 便于更好消化;也能将食物送入消化系统 , 起到协助输送作用 。
因为拥有咽喉齿 , 这些鱼类能进食其他鱼类难以进食或消化的食物 , 拓宽了食谱范围 , 减少了与其他鱼类竞争食物的概率 。 例如 , 四大家鱼中的青鱼 , 就是靠一口咽喉齿来咬碎摄入的螺蛳等坚硬食物 , 泥鳅等也拥有咽喉齿来“解体”食物 。
根据这位小朋友提供的骨头大小 , 结合其他外观特征 , 喻教授推测:这条鱼生前重量应该在2公斤左右 。
【男孩江边捡到奇怪骨头,是珍贵化石吗?专家回应】采访中 , 两位专家都对小朋友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行了肯定 , 称这种科学发现精神以及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 , 值得培养和称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