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认为世界由天地两部分组成的 , 天圆地方 , 准确的讲是天圆地平 。 地是平的 , 天像一个碗倒扣在地上 。
以受过教育的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个看法可能有点奇怪 。 但是如果你抛弃自己学到的知识 , 站在平原和草原上四周极目远望 , 你的直观视觉感受不就是如此吗?天越来越低 , 在无限远出和地连接形成地平线 。
古人认为地中间是块陆地 , 四周是海 。 所以 , 古代说 , 普天之下 , 四海之内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
在天圆地平的基础上 , 古人认为天的中心是北极星 。 从北半球看星空 , 一年四季北极星的位置是基本不变的 , 北斗七星和其他星辰是绕着北极星旋转的 。
所以从人的视觉观察角度看形成这个观点并不奇怪 。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天圆地方】这个认知也导致了中国古代的星象学和西方的黄金十二宫的星象学不同 。
古代人认为地的中心在洛阳 , 中国是地中之国 , 中国 , 中原的来历都和这个认知有关 。
个人觉得这个认知可能受了政治因素影响 , 因为文献记载 , 洛阳是禹舜之都 。 华夏文明的起源地 。 与中国不同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 亚里斯多德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
其实认同地球是个球体的观念以后 , 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 比如站在球体边缘和反面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为什么我们在球体的各个地点向上扔东西都会落回原处…
对这一系列问题解释形成了地心说 , 其实同一时期希腊就有学者提出日心说 , 并且认为地球在自转 。 但是这套理论对前面的问题解释不如地心说那样符合人的直观感受 。
在喜帕恰斯的理论基础上 , 天才的托勒密的复杂的公式可以相当准确的计算日月和各大行星相对地球的位置 , 从此 , 完全确立了地心说的主导地位 。
中国与西方这方面的观念差异某种程度也跟地理位置有关 , 赤道附近的北极星在地平线上 , 与中原地区看到的星空不同 。 海洋国家航海经验相对大陆国家更有更多直观经验感知到地面其实是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