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离去的银河叛逃者


仓皇离去的银河叛逃者


文章图片


“速逃星” 。

蜘蛛星云内的一颗“速逃星” 。 NASA
总有人留下 , 总有人离开 。 恒星之于银河系 , 就像人之于故乡 。 大部分恒星都在环绕银河系中心运行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它们的飞行速度有的快一些 , 有的慢一些 , 但总体趋势不变 。 然而也有一些恒星 , 是少数 , 它们的飞行速度快得出奇 , 或者飞行方向异乎寻常 。 这些另类恒星被称为“速逃星(runaway star)” 。
恒星诞生自宇宙中的气体尘埃云 , 且总是许多恒星同时出现 。 恒星形成过程中的这种特点 , 决定了许多恒星在银河系中的运行特点是相互关联的 , 这种关联要么松散 , 要么紧密 。 前者称为“星协” , 而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疏散星团” 。 通过追踪“速逃星”的运动 , 天文学家有机会找到它原来属于哪个恒星集合体 。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速逃星”都能够容易地追踪到出生地 , 因为它们在被“踢”出的时候 , 很可能会在与其原生星团或星协不同的方向上被加速 。
恒星之所以会“叛逃” , 理论上至少有两大原因 。 原因之一可能与两对双星有关 。 假如有两对双星——每对包含两颗恒星 , 靠得太近 , 那么这两对双星都会被引力扰动 , 将一颗或多颗恒星甩向某个方向 。
原因之二与发生在多星系统中的超新星爆发有关 。 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冲击波能够推动附近未爆发的恒星 , 将其加速并送入新的轨道 。
【仓皇离去的银河叛逃者】银河系中有名的“速逃星”之一是GD 50 。 它是一颗白矮星 , 质量比太阳大 , 但体积却比地球还小 。 GD 50物质的密度极高 , 像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GD 50物质质量就可达1200千克 。 GD 50位于波江座 , 但它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年龄却与金牛座的昴宿星团基本一致 。 天文学家推测GD 50可能原来是昴宿星团的成员 , 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多半是因为和另外的恒星靠得太近而被甩了出来 。
另外还有一组出了名的“速逃星”“御夫座AE”、“白羊座53”和“天鸽座Mu” 。 这三颗恒星的运动速度比银河系恒星的平均速度高 , 且它们正在以每秒100千米的相对速度互相远离 。 天文学家发现 , 它们的运行轨迹在大约200万年前相交于猎户座星云 。 猎户座腰带三星被一个巨大的气体环——巴纳德环包围着 。 巴纳德环可能是一个超新星遗迹 , 而这三颗速逃星 , 可能就是被当年留下这个遗迹的超新星射向三个不同方向的 。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4颗“速逃星” 。 它们在星际气体中“劈波斩浪” , 并在前后方留下了弓形激波和发光尾迹 。 哈勃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间总共发现了14颗年轻的“速逃星” 。 NASA

参考
A runaway star moves fast in an unusual direction

https://earthsky.org/space/what-is-a-runaway-star/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