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15年过去了,因救跳江女子牺牲的孟祥斌,他的妻女过得怎样( 五 )


在英雄魂归故里之前 , 叶庆华决定带着他的骨灰 , 再看一眼金华这座城市 , 再走一遍他生前走过的路 。

从晚上8点到11点 , 送别车队从殡仪馆出发 , 一路驶过孟祥斌生前工作的部队、金华城南桥头 , 直至来到金华火车西站 。
期间 , 部队所有的官兵列队迎接 , 用最高的礼节挥泪送别他 , 孟祥斌的战友们也列队两侧 , 双眼通红地看着他远去 。
而在金华火车西站 , 得知消息的市民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 他们汇聚成人山人海 , 目送英雄归家 。
12月6日下午5时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 , 孟祥斌终于回到了老家齐河县 。
12月的齐河寒风凛冽 , 但当地数万名群众依旧自发来到车站广场和沿途县城 , 迎接他回家 。
家乡人在火车站内为孟祥斌举行隆重庄严的迎接仪式后 , 武警将他的灵柩放到灵车上 , 缓缓驶向他的老家——刘桥村 。

7日下午 , 孟祥斌被安葬在齐河县革命烈士陵园 。
在这里 , 他的英灵将与各位革命先烈共同守望心爱的故乡 。
妻子的不悔 , 幼女的埋怨
对于孟祥斌的牺牲 , 要说最为悲痛的 , 莫过于他的家人 。
妻子叶庆华在此期间更是悲痛欲绝 , 几度痛哭到晕厥 , 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丈夫去救人”时 , 她说:“我不后悔 , 我既然选择了军人 , 军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 我为我的丈夫感到骄傲!”
孟祥斌没有辜负军人的使命 , 而人们也没有辜负烈士家属 。
在他牺牲之后 , 叶庆华被部队特招入伍工作 , 女儿孟思妍也被安排到部队的幼儿园上学 。
虽然人们极力帮助孟祥斌的家属解决难题 , 但可不否认的是 , 他的牺牲 , 对于尚且年幼的孟思妍来说 , 确实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 孟思妍的心里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 , 而我没有?”
在无数个节日里 , 每当她看到别人阖家团圆时 , 孟思妍的心里就会感到阵阵难受 , 情不自禁地想起爸爸 , 她说:“我想爸爸 , 可我只能通过妈妈的描述去想象爸爸的样子 , 我对爸爸的印象始终一片空白 。 ”

比起缺失的印象 , 更让孟思妍感到难受的 , 是来自同龄人的“嘲讽” 。
上小学四年级时 , 班上一名男生不仅经常欺负她 , 而且还骂道:“你就是个没爸爸的野孩子!”
回到家后 , 孟思妍向妈妈倾诉委屈 , 那天晚上 , 叶庆华站在孟祥斌的遗像前哭了整整一夜 , 她自责不已地对“丈夫”说:“祥斌 , 对不起 , 我没有照顾好女儿 , 让她在学校被人欺负了 。 ”
为了抚养女儿长大 , 叶庆华吃了很多苦 , 她不仅每天要忙前忙后、包揽家里的活儿 , 还得辛苦工作维持家用 , 甚至还要接送女儿上下学 , 辅导其学习写作业 。
孟思妍将妈妈的辛苦都看在眼里 , 为此 , 童年时期的她 ,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有所埋怨:
“那时候 , 我有多想他 , 就有多恨他 。 我恨他那一跳 , 比起一个想象中的英雄 , 我更渴望一个能给予我陪伴的爸爸 , 哪怕仅仅只有一天也好 。 ”
然而 , 孟思妍每次问妈妈是否恨爸爸 , 叶庆华都坚定地说对其道:“我不恨 , 你也不要恨你爸爸 , 他是一名军人 , 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 ”

在妈妈的教导下 , 孟思妍逐渐不再“怨恨”爸爸 , 但依旧对其救人的行为难以理解 。
直到有一天 , 学校组织“学雷锋”主题活动 , 老师在教室播放孟祥斌的视频的同时 , 希望孟思妍能上台讲一讲爸爸的事情 。
面对同学们渴望的眼神 , 她最终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 缓缓诉说着关于爸爸生前的事迹 。
讲着讲着 , 泪水打湿了孟思妍的脸颊 , 可即便如此 , 她还是不敢睁开双眼 , 害怕在视频中看到父亲逝去的画面 。
也正是在这一刻 , 孟思妍突然明白:“他是我的爸爸 , 更是一名军人 ,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 , 如果连他都视而不见的话 , 那还会有谁去救人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孟思妍越发理解父亲的举动 , 在她看来 , 虽然爸爸已经不在了 , 但他对自己的爱 , 并不比天底下任何一位父亲少 。
如今 , 距离孟祥斌牺牲已经过去了15年 , 他的妻女现在又过得怎样?
妻女现状 , 遗志与逐迹
孟祥斌的牺牲 , 固然让叶庆华悲痛不已 , 但她也因此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继承丈夫的遗志 。
孟祥斌生前曾对妻子说:“我希望能为家乡的孩子买书 , 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