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的收入又被鲍比·科蒂克拿来重新用于投资 , 于2002年“救济”了一群逃离EA的热血青年 , 从而将未来的下蛋金鹅 , 《使命召唤》系列的开创者Infinity Ward收入囊中;之后在1997~2003年间更是成功收购了包括Harmonix(吉他英雄系列)在内的足足九家工作室 , 到了2008年暴雪也成了大家庭的一员 , 以当时现象级的魔兽世界填补了动视在MMORPG市场的短板后 , 新生的动视暴雪俨然已经成为了能和EA分庭抗礼的庞然大物 , 甚至有了和索尼讨价还价的资本 , 因此感激鲍比·科蒂克的高瞻远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
但事情真的如此和谐吗?
在开始怼人之前 , 我们不妨先来品评下全面失控前的一小段插曲 。
那还是在动视暴雪即将如日中天的2006年 , 在鲍比·科蒂克和高盛洛杉矶分部负责人安德鲁·戈登的私人飞机上 , 彼时担当空姐的女演员辛西娅·马德威格终于受够了飞行员肆无忌惮 , 又连续不断的言语调戏 , 动手骚扰 , 和她严词拒绝后的被区别对待 , 于是向安德鲁·戈登汇报了整件事情 , 期待后者能为自己主持公道;可后者非但没有没有对此事进行任何调查处理 , 鲍比·科蒂克以相当敷衍的理由直接把马德威格解雇了!
于是2007年1月 , 掌握着确凿证据 , 绝对能轻松取得胜利 , 以至于鲍比·科蒂克的法律顾问们都建议赶紧拿20万美金出来私了的马德威格以“性骚扰、非法终止合同、未能阻止性骚扰和在她报告性骚扰是对其报复”为由将两位大人物连同那位飞行员告上了法庭 , 但稳操胜券的她恐怕根本想不到 , 这种情况下鲍比·科蒂克还能死不认怂——原因竟是他虽然无法否认马德威格的种种指控 , 但他同样认为这种包括并不限于强迫陪同 , 以亲密姿势外出就餐 , 强迫她反复清理厕所的种种“交流”实属正常 , 只是马德威格本人过于敏感不能适应罢了;而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 绝不允许自己被人敲诈 , 反而是要彻底毁掉马德威格的工作与生活 。
当然了 , 这份小小的倔强让鲍比·科蒂克多花了将近80万美金才平息了所有的麻烦;而虽说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决定性意义 , 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窥见鲍比·科蒂克大男子主义和“商人重利轻离别”的另一面——也算是为后来动视暴雪内部高层对女性的不平等薪酬、性别歧视和骚扰行为 , 和他后来被曝光出来的 , 应对这些事件时的种种骚操作埋下了个不小的伏笔吧?
而也许是多年的耳濡目染让鲍比·科蒂克自信掌握了经营一家游戏公司的种种手段?亦或是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那颗早已蠢蠢欲动的商人之心了?总之到了2009年 , 差不多是《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这部当年神作横空出世 , 真正向鲍比·科蒂克展现出此IP的惊人商业潜质后 , 这位商人终于忍不住打破了自己一直一来对制作组的放任政策 , 亲自下场将此IP直接抢了过来:
那是在Infinity Ward担心创意枯竭 , 刚刚自行决定暂缓使命召唤系列 , 想办法开发全新IP的档口 , 身为CEO的鲍比·科蒂克亲自上门拜访了Infinity Ward的几位创始人 , 以巨额奖金、对制作组的完全控制权和独立运作权为条件 , 让他们在2009年11月15日之前做出续作《现代战争2》来 。
毕竟是曾有恩于自己的大老板亲自来访 , 且他给出的条件又相当诱人 , 几位创始人自感完全没理由拒绝这个交易 , 也可能因此根本没注意到(也可能注意到了但仍相信鲍比·科蒂克的为人)这份合同其实有个隐藏条款 , 那就是如果几位创始人被解雇 , 那他们将失去使命召唤这一IP的控制权 。
接下来就轮到大资本家的表演时间了:在对几位创始人进行过专业而富有想象力的种种监控后 , 鲍比·科蒂克认定几位创始人可能对自己不忠 , 就“顺利成章”地把他们直接开除 , 从而将这价值数十亿的大IP占为己有了;而当几位创始人决心去他对簿公堂时 , 后者竟恬不知耻地再次强调几位创始人有背叛公司之嫌疑 , 自己将他们开除是合情合理的……
不消说 , 经此一役鲍比·科蒂克形象大跌 , 几乎是一夜之间从投资天使变成了游戏圈的全民公敌 。 不过显然鲍比·科蒂克并不会因此放慢全面控制公司的脚步 , 反而是愈发频繁地插手动视暴雪旗下各大IP , 以商人特有的“敏感而缺乏人情味”的方式榨干每个IP的价值 , 逼走一个个真正懂行的大佬 , 不过倒也自一而终地践行着他那傲慢的游戏生存法则:
“动视暴雪不会接受没有潜力每年在每个平台上都有推出、没有明显的续作潜力、没有可能成就1亿美元规模的IP” 。
推荐阅读
- 广东一男子停在店门口,老板出来阻拦不挪,隔天早上过来气坏了
- 她19岁被父亲卖给商人,被迫展示三寸金莲,失去价值后下落不明
- 明朝民间的典当成为主导,自由竞争推动了典当业的繁荣发展
- 83岁老人花300亿重建圆明园,遭专家谴责,如今完工让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