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艾渴echo
当大多数玩家们还在震惊于网易居然真和暴雪分道扬镳了时 , 网易游戏全球投资及合作总裁朱原在领英发布了这样一条感人至深 , 又阴阳怪气的动态檄文:
翻译如下:
“作为一个曾在艾泽拉斯 , 星际争霸 , 守望先锋的世界中度过了成千上万小时的老玩家 , 我也对在明年即将失去我的账号感到心痛 。 有朝一日 , 当一切都尘埃落定 , 内幕被揭开之时 , 开发者和玩家们将对 '一个傻瓜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产生全新级别的认知 。 我对所有要面对此事的玩家感到悲哀 。 ”
感人至深的部分我想不必多言 , 相信此时此刻 , 任何于暴雪世界多年征战的老玩家都能与这位虚拟世界的亲密战友感同身受;
相比之下 , 这“阴阳怪气”的部分就显得不那么实至名归了——或者更应该说是几分应有的隐蔽性 , 因为虽说网易暴雪这对卧龙凤雏最近几年是昏招频出 , 两边的“傻瓜”都应该是不在少数 , 但朱原此言一出 , 几乎所有资深暴雪玩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同一个“傻瓜” , 鲍比·科蒂克(Bobby Kotick)身上 。
那么这鲍比·科蒂克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打开人物百科 , 看此君履历那真叫个光鲜亮丽:
动视暴雪三十多年的老CEO(但是应该马上要滚蛋了) , 《彭博商业周刊》评选的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 初中就有了自己的名片 , 高中就“真.白手起家”开始经营俱乐部生意的商业天才 , 在大学宿舍里就和朋友霍华德.马克斯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Arktronics为苹果二代开发软件 , 也是在那时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30万美金 , 并在史蒂夫.乔布斯的建议下光荣退学 , 年仅20岁就登上了福布斯杂志 , 似乎又是个比肩约翰·卡马克乃至比尔·盖茨的传奇人物 。
然而 , 相信不少暴雪玩家提起这厮那可真是咬牙切齿 , 怒火中烧 , 恨不得生啖其肉 , 活拆其骨 , 细细地剁成臊子 , 拿去一并喂了狗……真是凶狠无比 , 残暴至极 , 势必会让不少老哥在惊惧之余不禁想要问上一句:这油腻的汉子究竟“何德何能”搞得如此人神共愤?他真就像玩家们所说的那样罄竹难书吗?
凭心而论 , 哪怕是只站在玩家们的角度看 , 这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毕竟虽说近年来关于这家伙的丑闻一个赛着一个劲爆 , 但退回到1991年相信玩家眼中的科蒂克会是料事如神的救世主:只有他在“雅达利余震”中看出了Mediagenic的卓越潜力 , 在后者负债3000万的情况下仍愿雪中送炭——通过包装出公司破产的假象利用破产清算全额偿还了几个大债权人的资金 , 同时说服剩下的债权人 , 让他们把债权置换成股权等一系列手腕 , 仅花了44万美金就拿到了Mediagenic三分之一的股权 , 但不得不承认 , 若没有这位无论如何都伸出了援手的鲍比·科蒂克 , 就不会有后来仅凭一招《使命召唤》就能大杀四方的新动视(创建于1979年的旧动视也是这家 , 中途改名了而已) , 乃至后来的动视暴雪 。
不仅如此 , 彼时的鲍比·科蒂克还相当有自知之明 。 他自知专业不对 , 完全不懂得游戏公司的经营策略 , 也就赋予了游戏制作人极高的权利与创作自由 , 只是也安排了大量的调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随后依然把调研结果交给各个工作室的游戏制作人们 , 让他们自己决定接下来的策略方向 。
而也正是拜这种宽松策略所赐 , 在这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 , 新动视不仅实现了营收的缓慢增长 , 口碑的节节攀升 , 还在1995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备受好评的爆款之作 , 首月销量超过50万 , 最终名列当年畅销榜第十二名的《机械战士2》 , 并在四年之后为我们带来了更著名的托尼霍克职业滑板系列 。
推荐阅读
- 广东一男子停在店门口,老板出来阻拦不挪,隔天早上过来气坏了
- 她19岁被父亲卖给商人,被迫展示三寸金莲,失去价值后下落不明
- 明朝民间的典当成为主导,自由竞争推动了典当业的繁荣发展
- 83岁老人花300亿重建圆明园,遭专家谴责,如今完工让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