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长征九号2035年才首飞,我们拿啥载人登月,会不会黄花菜都凉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几天 , 长征九号的方案终于定下来了 , 抛弃了2011版的捆绑设计 , 改用10.6米到11米直径的光杆多发并联设计 。 而在最近 , 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专访吴伟仁院士 , 透露了长征九号新总体方案 , 地月转移最大运力50吨 , 近地最大为150吨 , 起飞质量近4000吨 , 预计2035年前后 , 实施一次性构型飞行验证任务 。
除了龙老 , 吴院士也这么说了大家看后似乎很在意长征九号的首飞时间 , 2035年也太晚了 , 原先不是说2030年前发射吗?改为2035年会不会黄花菜都凉了?实际上 , 不必担心 , 因为长征九号并不是我们的载人登月火箭 , 我们的载人登月火箭是长征五号G , 也就是原先大家说的新921 , 它大量采用长征五号的技术 , 能够保证在2030年实现中国人登月 。 而长征五号G的近地轨道运力 , 也达到了70吨 , 基本上什么航天器都能发射 。
载人登月的是长征五号G , 不是长征九号同时 , 长征五号G也给长征九号争取了时间 , 让长征九号能够变更设计方案 , 追求更先进的构型和性能 。 外界猜测 , 如果它真的是在2035年首飞 , 那么可以判断出长征九号可能真的要抛弃“三神器” , 改用甲烷发动机了 。
这么画 , 就看不出长征九号的伟岸了所谓的“三神器” , 是指长征九号原先一级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的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和上面级的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 , 它们已经差不多都进入整机试车阶段 , 突破得差不多了 , 如果真的将它们放弃 , 外界确实有些看不太明白 。
三神器说不要就不要了?放心 , 一个都不能少而我国的甲烷机 , 目前只有80吨级的型号准备首飞 , 长征九号最少也要采用200吨级的 , 距离还有很远 。 不过考虑到长征九号是我国未来建造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的重箭 , 燃料必须可以在地外制备 , 甲烷发动机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 , 各个星球上的氢氧不多 , 煤油肯定没有 , 但甲烷就很普遍了 。 而SpaceX公司的“星舰”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 所以才使用甲烷机 。
在外星球上 , 还是甲烷获取更方便这就是我们普通人不理解 , 体现出决策者高瞻远瞩的地方 , 现在换发 , 非常果断 。 当然 , 已经研制得差不多的“三神器”也不会放弃 , 以它们的推力 , 将来能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多了去 , 甚至可以转给商业航天公司 , 让我国的民营航天也插上腾飞的翅膀 , 有了好的发动机 , 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 这都不是事 。
能转给商业航天吗?而和甲烷机一样高瞻远瞩的 , 是长征九号的复用技术 。 虽然2035年首飞的是一次性构型的 , 但将来长征九号肯定会有复用型号 , 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模型 , 就带复用的格栅舵 。 未来在地球、月球、火星之间 , 长征九号开展的是航班化运营 , 不断地来来回回 。 如果你每飞一趟航班 , 把飞机都扔掉 , 这成本谁受得了啊 。
航班化运营 , 发射很密集的不过 , 虽然我国国家队和民营航天都在向复用火箭发起冲锋 , 有“孔雀”飞行器、长征6X、长征8R、双曲线二号、三号、智神星这一系列的型号 , 但据预测 , 我国真正突破火箭回收技术 , 特别是重型火箭回收技术 , 可能要到2030年前 。 那么在2030年后 , 经过5年以上时间的考验 , 再应用到长征九号上 , 是比较合理的 。 那时候的长征九号 , 如果再搞二级船箭一体化 , 差不多就是中国版的“星舰”了 。
星舰好 , 我们就学 , 有人在前面探路还不好吗?2035年虽然看起来久远 , 但时间过起来会很快的 , 在2030年前 , 我国航天有大量的重大任务 , 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月面国际科研站建设、月球轨道空间站建设、近地轨道空间站扩容 , 还有小行星防御测试、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木星系穿越探测和彗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火星采样返回等等 , 长征九号还真算不上最急需的 , 慢慢来 , 精心研制一枚可以承担起我国未来50年内航天发射任务的精品火箭 , 比赶时间更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