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大脚怪”的传闻 , 这是一种看上去像是巨大的类人生物 , 主要出没地在北美地区 。 “大脚怪”的传闻就像尼斯湖水怪一样 , 从现在看几乎没有任何的物证来证实它的存在 。 但是 , 这样 , 也并不能阻止所谓的目击事件以及一些人来试图证明“大脚怪”的存在 。
“大脚怪”事件的来源大脚怪的英文名称为Sasquatch , 这个词来源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一些萨利什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 , 其意思为“野人”或“毛茸茸的人” , 其原型是与当地的一些神话传说有关 。
早在 1884 年 , 加拿大维多利亚的英国殖民者报纸就发表了一篇关于在该地区捕获的“大猩猩类”生物的报道 。 随后 , 约翰格林编写了一本书-《大脚野人》 , 其中列出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 1340 次目击事件 。 这些都成为现代关于对“大脚野人”的最初原型 。
1958 年 , 北加州当地报纸《洪堡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在加州布拉夫溪附近发现巨大神秘脚印的报道 。 1959年 , 《TRUE》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 , 人们对“大脚怪”的兴趣和好奇心迅速增长 。
“大脚怪”的影像不合乎逻辑据有关人员统计 , 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 , 美国境内大约有10000名目击者称看到过“大脚怪” 。 在这些目击者的回忆中 , \"大脚怪\"的形象基本上都被描述为浑身长满毛发、身高大约在2.4到3米的巨型类人动物特征 。
目击者报告或目击事件是证明“大脚怪”存在的最常见证据 。 可惜的是 , 这些都是基于人类的记忆 , 而记忆并不可靠 。 当谈到像“大脚怪”这样的神秘生物时 , 人脑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解释 , 许多人只是相信它们的存在而已 。
最著名的大脚怪视频是罗杰·帕特森和鲍勃·吉姆林于1967年拍摄的一部短片 , 视频拍摄于布拉夫溪 , 视频显示一只长满毛茸茸的“大脚怪”大步穿过空地 , 该视频的真实性仍有争议 , 但很可能是一场恶作剧 , 猿人般的形象只是一个穿着戏服的人 。
随着智能手机中高质量相机的兴起 , 在照片中的景象越来越清晰 , 然而新出现的有关“大脚怪”的影像是一个明显的例外 , 无一例外还是模糊不清 , 对这种差异明显的解释 , 则越来越指向这种生物根本不存在 , 拍摄的照片只是恶作剧或者视觉的误认而已 。
难以捉摸的录音资料除了照片资料外 , 声音也是一个让一些人证实“大脚怪”存在的证据 。 一些目击者称 , 在发现“大脚怪”的同时 , 还听到了“大脚怪”的尖叫声 , 这种声音有点像嚎叫、咆哮、尖叫或其他声音 。
不过 , 根据美国一些研究机构的发现 , 这些噪音通常可以来源于人类已知的动物 , 比如狐狸或土狼 , 还有的媒体说这有可能是动物无意间敲击石头或者木头所发生出的声响 。
比如 , 在2019年YouTube上有一个视频 , 记录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北部森林中传出神秘的嚎叫和尖叫声 , 当时网络上这个视频迅速传播开来 , 再一次引发全球人们对“大脚怪”的猜测 。 但是 , 根据安大略省资源和林业部的声明看 , 即使组织了很多生物学家来进行研究 , 但结果也只能将其归结为一些体型较大的生物 , 比如狼 , 不过由于记录声音的设备距离声源较远 , 声音的辨识度也不是很高 , 因此并不能准确进行判断 。
声音记录的证据 , 由于没有与影像的相互佐证 , 所以更加无法确定\"大脚怪\"是否真的存在 。
有没有其他证据?近年来 , 有人类学家在出版的相关书籍中 , 讨论了有关“大脚怪”的毛发、粪便、皮肤碎屑和血液等问题 。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这些物品最后要么是得不到科学研究 , 要么是该研究的文件丢失或无法获得 , 即使是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 回过头来所谓的证明材料也往往是伪造的 。
2014年 , 由英国牛津大学已故遗传学家布赖恩赛克斯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 , 对36份声称属于“大脚怪”或“雪人”的头发样本进行了基因分析 , 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毛发都来自已知的动物 , 例如牦牛、浣熊、鹿或者人类 。 其中有两个样本与一只已灭绝的旧石器时代北极熊非常相似 , 据科学家判断 , 这些样本可能来自未知的熊类或现代熊的杂交种 , 但它们来自熊 , 而不是灵长类动物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叔本华认可的公道?一切苦难都是表象,每人都有存在的意义
- 记录再次刷新:银河系范围横跨200万光年,是之前的十倍?
- 这个“好吃”的入侵物种会是下一个小龙虾吗?
- 地球怎么了?已宣灭绝物种却频频重现,地球环境或在变好?
- 一颗据说100%有生命的外星球,距离地球仅20光年,和地球大小相似
- 「有书推送」爱因斯坦传
- 在月球上玩手机,开车子,我国为何要在月球南极建月球科研站?
- 宇宙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该如何证明?
- 吊打90%人类,Meta首个“AI外交模型”登上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