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月球 , 不过是太阳系内围绕地球运行的一颗普普通通的卫星而已 , 中国人却赋予它更多的寓意——月宫、思念、团圆、美好、永恒 。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个群体 , 我们的古人将月亮想象成天上的广寒宫 , 并流传下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天狗吞月等故事 , 古代的文人骚客更是以月亮为题材 , 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词歌赋 。
登上月球 , 早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梦想 。 在现代科学的定义中 , 登月是指人类利用自身开发的载人航天器将人类的宇航员送上月球的过程 。
然而 , 登月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 , 需要投入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其结果也不一定能令人满意 。 上个世纪 , 最早发射人造卫星、最早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强大苏联都没能够完成这一壮举 , 更不要说其他实力平平的国家了 。
迄今为止 , 全世界只有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登上过月球 , 不过那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 。 在阿波罗11号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时候 , 我们甚至还没有制定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 。 事实上 , 那时的我们对于登月这一壮举想都不敢想 。
现如今 , 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 发展的速度可以说遥遥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 在过去的20年当中 , 我们不仅实现了载人航天 , 还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 , 发射了多颗月球探测器 , 甚至还圆满完成了火星探测任务 。
这几天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了我国最新的探月计划 。 根据他的展望 , 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 。
2004年 , 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 , 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 截至目前 , 这一工程已经圆满完成了绕月、落月、返回三个阶段的任务 。 当前 , 探月四期工程已全面启动 , 中国航天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 , 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 。
据了解 , 这个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将建在月球的南极附近 。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呢?
因为月球的自转轴倾角只有1.5° , 这就意味着月球上的“四季”变化很小 , 月球的南极地区可能有连续180多天的极昼 ,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常年都有日照 。 在有光照的条件下 , 温度会高一些 , 太阳能光伏板也能够正常运作 , 这将有利于航天员和科研设备的持续工作 。 值得一提的是 , 我们国家是第一个提出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的国家 。
毫无疑问 , 载人登月将会面临无数的技术难题 。 这其中 , 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 上世纪美苏搞太空竞赛的时候 , 就是因为美国率先研制出了“土星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 , 而苏联迟迟没有搞出来 , 所以才让美国捷足先登 , 抢先一步踏上了月球 。
按照规划 , 中国航天将会为载人登月工程专门研制一款新的载人火箭 , 这款火箭的直径为5米 , 全长90米 , 火箭的起飞重量约2000吨 , 能够把2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奔月轨道 , 或将7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 这款火箭预计在2026年首飞 , 到2030年之左右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
除了载人火箭之外 , 中国航天还为登月工程准备了大推力货运火箭——长征九号 。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芯级最大直径为10米 , 长度达到了100米 , 起飞质量超过4000吨 , 能够把5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奔月轨道 , 或将14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 目前 ,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已经进入立项后续阶段 , 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首飞 。
除了运载工具的问题 , 载人登月工程还要解决能源问题、通信问题和航天员生命保障问题等诸多难题 。 比如要实现月球和地球之间的通信 , 必须首先考虑到两者之间38万公里的超长距离 , 在这么远的距离下 , 光是信号传输就要延迟两秒钟 。
再比如能源问题 , 目前比较可靠的能够用于载人登月的能源系统是可控核能系统 , 可以保障大功率长时间的供电需求 。
推荐阅读
- 科学技术帮助古生物了解史前鳄鱼的运动方式!
- 风云三号红外遥感+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埃安星灵架构究竟领先特斯拉FSD多少?
- 你知道地球多少岁了吗?科学家通过这种方法,准确测量地球的年龄
- 中兴 Axon 40 Ultra航天版设计细节泄露 采用HT玄晶陶瓷材质
- 中国空天飞机返回了?其实还在太空中飞行,轨道高度反而更高了
-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 美国登月重型火箭SLS升空后:发射台的电梯门都被震没了
- 日本高兴的太早了,刚宣布探月着陆器发射成功,噩耗就从太空传来
- 中国攻克技术难关,有望在未来10年实现登月,可以将2人送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