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文章图片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你知道吗 , 在1970年 , 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 而这个声音正是由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出来的 。

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时光荏苒 , 收音机中《东方红》的旋律虽已消失 , 但是东方红一号却仍在轨道上运行 。
那么 ,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它带回家呢?
依旧在飞行的东方红一号上世纪发生的美苏太空争霸事件 , 将航天科技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 不得不提的是 , 当时的航天发展得益于人们肯砸钱 , 以美国的阿波罗登月为例 , 前后就花费了近254亿美元 。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巨大
而当时的中国刚刚建国不久 , 国家还处在百废待兴当中 , 不仅手上没有太多的闲钱 , 就连相关的科技人才也很少 。 可哪怕是这样 , 我们依旧没有放弃发展航天事业 。
根据资料来看 ,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看到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 , 便在次年五月宣布“中国也要搞自己的人造卫星” 。
就这样 , 中国人开始专心研制自己的人造卫星 。 由于当时大家对火箭、卫星的了解都不够多 , 所以只能边学边做 , 有时候还要用自己的“土方法”克服一些困难 。

我国在研制人造卫星的时候遇见了不少困难
比如说在卫星制造过程当中 , 有一个关键工序名为“铆接” , 人们对此不甚了解 , 也没有专用的工具 。 在这种情况下 , 工人们硬是靠着几把小锤子 , 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撑架 , 最终将铆钉都固定了上去 。

作为“东方红一号”负责人之一的戚发轫后来还回忆道 , “当时夏天试验的时候因为卫星厂没有低温试验室 就穿着大棉袄去海军的冷库里进行试验 。 ”
由此可见 , 当初研制东方红一号的时候条件是非常困难的 。
不过 , 好在最终这颗卫星还是在1970年4月24日 , 成功升空 , 并且进入了预定轨道 。

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成功升空
为了让在地面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一消息 , 研究人员还用20.002兆赫频率播放了著名乐曲《东方红》 , 让这个声音传入了千家万户的收音机里 , 与人民群众一同分享喜悦 。 后来 , 它在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
值得一提的是 , 大家本来以为中国的首颗人造卫星要经历几次失败 , 没想到咱们一次就成功了 。 根据资料来看 , 从正式立项到成功让其发射 , 中国只花费了5年左右的时间 。 并且 , 这颗卫星还相当的“皮实” , 直到现在依旧在飞行 。
那么 ,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主要是因为东方红一号飞得比较高 , 它在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2368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 这一高度受到的阻力很小 。
在这种情况下 , 东方红一号就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 , 依靠惯性长期飞行 。 从这一点来看 , 它确实是太空卫星当中少见的“劳模”了 。
对于东方红一号依旧保持飞行这件事情 , 有人认为应该就这样让其永远飞下去 , 也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颇具纪念意义 , 所以如果有办法的话 , 应该将其从太空中带回来 , 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

东方红一号极具纪念意义
那么 ,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带着它回到地面呢?“机械臂”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吗?
机械臂能够带它回家吗?对于回收东方红一号这件事 , 不少人在网上大开脑洞 , 出了许多点子 , 其中热度最高的就是使用机械臂对其进行回收 。 问题是 , 机械臂真的能做到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