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文章图片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 在中国谈“文化融合”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 , 从正统文化到小众文化 , 这里简直是文化的集散地 。
如果把华夏文明比作一顶璀璨的桂冠 , 那么在这960万平方公里诞生的所有文明就是桂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 。
大理 , 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 , 也是华夏文明璀璨的一角 。
大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此活动 ,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 使大理成为了唐、宋时期的滇地文化中心 。

崇圣寺三塔就是大理南诏(唐)、大理国(宋)璀璨文化的佐证 , 大理地区的文化在保持原本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 , 吸收和运用了汉文化 , 形成了自己专属的文化 , 而这些文化体现在了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 享誉海内外的崇圣寺三塔就是时代的产物 。

虽说建于南诏(唐)、大理国(宋)时期的崇圣寺已经损毁 , 独留三塔 , 但经过重建后的崇圣寺保留了原来的特色 , 融入了一些新的内涵 , 变得更加的独特 。

崇圣寺和三塔始建于南诏(唐)、大理国(宋)时期 , 又同属于建筑系列 , 所以都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 而大理少数民族文化又和汉文化相互融合 , 形成了区别于正统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 。
崇圣寺三塔就是文化融合的一个鲜明特征 , 既有时代文化 , 又有地域文化 , 走进崇圣寺三塔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 。

讲到崇圣寺三塔的文化融合 ,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崇圣寺三塔的文化融合 , 分为隐性融合和显性融合 , 其中显性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筑的“唐宋混搭风” , 隐性融合就需要深究其中的文化了 。

了解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 , 我们需要把它们拆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 一个部分是三塔 , 一个部分是崇圣寺 。


三塔是三座塔 , 一座大塔 , 两座小塔 , 三座都建于不同的年份 。
站在三塔的正面向前仰视它 , 你会发现三座塔风格迥异 。 大塔在前 , 小塔在后 , 站立在大塔的两侧 。
【香山|文化之旅:细说崇圣寺三塔建筑的“唐宋混搭风”,换角度看大理!】
大塔名“千寻塔” , 塔身最高 , 形似纺锤 , 是典型的唐代密檐式砖塔 , 和著名的西安大雁塔既形似又神似 。

位于大塔两侧的小塔 , 建于大理国(宋)时期 , 无名 , 大小也不一样 , 但风格相近 , 带有明显的大理国(宋)时期古塔的特征 。


近距离观赏三座塔 , 千寻塔塔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之上 , 塔身是层层叠叠的叠涩檐 , 整座塔身非常朴素没有装饰物 , 呈现阁楼式 , 可以登上塔身的每一层 。
现因它已经被列出重点保护文物范畴 , 所以禁止攀登 , 整座塔轮廓线条流畅、柔和 , 非常优美 , 有一种南北朝时期飘逸、大气之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