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一家不容三姓人”,姓氏多有什么禁忌吗?为何容不下?


农村老话“一家不容三姓人”,姓氏多有什么禁忌吗?为何容不下?


文章图片


农村老话“一家不容三姓人”,姓氏多有什么禁忌吗?为何容不下?


文章图片


关于婆媳关系的处理 , 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 , 古人们对此也颇为无奈 。 对此 , 民间也流传着不少说法 , 比如 “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话 。 从字面意思来看 , 这句老话很好理解:一个家庭中不能容下三个姓的人 。
一些朋友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 为什么容不下三个不同姓的人呢?它和婆媳关系有什么联系?本篇内容 , 笔者就详细说说这件事 , 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

先纠正大家的一个误区 , 这三姓并不是具体指“赵王孙李”等姓 , 而是指三个不同的姓 。 不过说到矛盾的源头 , 那就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谈了 。 在古代 , 一个家族的兴旺与人丁多少密切相关 , 只要是大家族 , 那就一定会有一座面积辽阔的府邸 , 住着四五代人 。
此外 , 古人非常注重孝道 ,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 儿子孝顺母亲 , 儿媳更是不能违逆婆家 。 长时间之后 , 儿媳嘴上虽不说 , 但心里却委屈不满 , 婆媳矛盾便由此激发 。 这便是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的来源 。
而这里的三姓人分别指的是:公公和丈夫、婆婆以及儿媳 。 当然 , 可能有人会说 , 婆婆和儿媳可能是同一个姓氏 , 又或者在大家族里生有多个儿子 , 他们娶的媳妇姓氏各不相同 , 那就会有不止三个姓氏 。 其实 , 俗语中的三姓人将这些情况全部包含了进去 。

一个家庭中有了三姓人 , 则说明婆婆和儿媳共同生活 。 由于两代人的观念不同 , 生活方式也不同 , 待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矛盾 。 尤其是古代 , 婆婆对儿媳的要求很高 , 不仅要会做饭做家务 , 看孩子照顾老人更是一样不落 , 而且稍有怠慢就会得到指责批评 。 这样的陋习一代代地传下去 , 让婆媳矛盾成为了一个家庭中最难调和的问题 。
就算放到现代 , 婆媳之间能和睦相处的也是少之又少 。 老一辈人以勤俭节约为荣 , 规律的作息也是他们的标配 , 然而 , 年轻人更加注重享受 。 从作息上就与老人形成了偏差 , 吃饭时也会有挑食剩饭的小毛病 。 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还好 , 一旦一起过日子 , 老一辈人便难以忍受孩子有这样的坏毛病 。
长此以往 , 婆媳之间必然会产生分歧 , 每当这时最难做的就是家中的男子了 , 一边是母亲另一边是妻子 , 不论帮谁都不对 。 而实际上 , 婆媳二人并没有错 , 只是观念不同无法在一起生活罢了 ,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的重要性 。

除了上述解释外 , 这句农村老话还有另外三种说法 。
第一指女子改嫁 。 很多女子改嫁后会带着自己的孩子 , 孩子的姓氏随前夫 , 自己与现任丈夫又有两个姓 , 这样加起来也算三个姓 。 想必大家都知道重组家庭矛盾很多 , 继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便不好处理 , 这二人并无真正的血缘亲情 , 相处起来必定不会像正常父子一般 , 继父对孩子并不是真心疼爱 。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长 , 孩子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 因此 , 便有了“一家不容三姓人”的说法 。
第二指男子入赘 。 这里的三姓具体是指女方父母各有一姓 , 加上入赘男子之姓 , 合起来即为三姓 。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很多人之所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 也正是因为男孩儿能够娶媳妇儿为家里开枝散叶 。
入赘与出嫁是一个道理 , 入赘给女方家庭后 , 他们生的孩子也只会随女方的姓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男方家庭变成了“无后”的家庭 。 在古代入赘的男子无非有两类 , 第一类人自身家庭条件差 , 入赘到皇亲国戚也算得上高攀 。 第二类人便是没出息的男子 。
可不论是哪一种 , 男人都不是心甘情愿入赘到女方家庭的 , 长此以往 , 家庭矛盾必然爆发 , 因此便有了“一家不容三姓人”的说法 。

第三指丈夫出轨 。 这里的三姓分别指夫妻二人以及第三者的姓 。 都说家和万事兴 , 一个家庭若想过得幸福美满 , 那么夫妻之间应是恩爱的 。 一旦夫妻二人感情出现裂隙 , 有了第三者的插足 , 那这个家也只会逐渐走向衰败 , 所以说一家是不能容三姓的 。
看到这 , 相信大家对于“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话有了一定的了解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现在人的思想也逐渐开放起来 , 老人们大多抱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想法 , 婆媳矛盾也缓解了许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