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的扩张模式 , 正是寒潮下亚朵的保命符 。
2022上半年 , 管理酒店的收入为5.68亿元 , 贡献了58.9% , 与此同时 , 盈利水平也在提升 。 管理酒店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28.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6.1% 。
然而 , 加盟的路子也不太好走了 。 2021年 , 在管理酒店(包括隔离酒店)入住率从63.2%提升至66.8%的情况下 , 亚朵平均每间客房年收入保持1.5万 , 今年上半年滑落至0.62万元 , 不及去年的一半 。
对加盟商来说 , 前期巨额投资的回本周期被拉得更长了 。
为了保证居住质量 , 亚朵一间客房的投资额较同类酒店高出3~5万 。 据浙商证券研报 , 目前亚朵一间房的投资额约为15万元 , 同类酒店如华住全季约为12万 。
按亚朵目前平均酒店房间数116间计算 , 一家酒店仅房间的投资额就要花费1740万元 , 再加上酒店其他环境的装修、人工及管理费等支出 , 加盟酒店前期投入不菲 。
虽然招股书中表示亚朵酒店的投资回报期在4~5年 , 但据媒体采访 , 7年以上才有回本的加盟商也不在少数 。
加盟方愿意加盟是建立在利用亚朵的名气和管理可以赚钱的基础上 , 但近两年亚朵自营的酒店表现并不好 , 毛利率不是略高于0 , 就是负值 。
考虑到投资回报率 , 加盟商难免被劝退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末 , 有56.4%的酒店开业时间不足6个月 , 到了2022年6月末 , 这一比例降至不足40% 。
除了自营酒店和加盟酒店之外 , 亚朵还有一部分零售业务 , 主要向用户销售枕头、床垫等酒店同类用品 。 今年上半年 , 这部分业务毛利率已经提升至48.6% , 但占收入比重不到15% 。
一方面 , 依靠加盟谋增长的模式开始不稳 , 另一方面 , 亚朵运营的各项费用开支也在持续增长 。
2021年亚朵的销售费用为1.24亿元 , 占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4.5%提升至5.8% , 主要是为了提高在携程等酒店平台的品牌推广 。
对处于上升期的亚朵来说 , 目前的营销投入并不算多 。 2020年华住集团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 , 逆势增加营销投入 , 销售费用增长40%达到5.9亿元 , 占收入比重为5.9% , 2021年也在5% 。
目前亚朵的品牌知名度与华住仍有一段差距 , 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很难降低 。
为了加强管理 , 亚朵提高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费用和管理人员薪资 。 2022上半年 , 亚朵研发费用为0.37亿元 , 占收入比重从2019年的1.9%提升至3.5% , 管理费用为0.87亿元 , 占比收入比重为9% , 较同期基本持平 。
数字化软件研发到一定程度 , 可以与人工管理投入互为替代 。 然而随着亚朵旗下品牌矩阵逐渐丰富 , 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 短期内 , 靠研发节省管理费用的可能性较低 。
三、差异化的护城河牢固吗?
上市 , 不是终点 , 是利用新的资金投入到接下来竞争中的新起点 。长期股民会不会买亚朵的账 , 还要看亚朵模式是否真的具备核心竞争力 。
招股书中亚朵对自身的发展优势罗列了七点 , 其中创意的酒店空间、“标准化”个性化宾客服务以及生活方式产品(零售业务) , 这些有别于其他酒店的特色 , 本质上都是优化用户体验 。
维护用户体验 , 只能做加法 。
对于用户来说 , 已经形成习惯的体验一旦被取消 , 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 造成体验感下滑 。
从市场角度来看 , 创意空间的装饰和服务标准都是可学习可复制的 , 只要提升用户体验能带来单间客房收入增长 , 就会有同业竞争者效仿 , 创意就会变成标准 , 反过来对酒店服务形成制约 。
所以 , 亚朵能否保持长久的创意输出 , 以及统一的管理能力 , 是至关重要的 。
先来看自营酒店 。
自营酒店直接受公司管理 , 能更好地执行酒店定价、翻新和顾客服务标准等要求 , 是品牌服务质量的保证 。
而截至今年6月末 , 亚朵租赁酒店占比从2019年的6.9%下滑至4% , 华住和锦江这一比例均保持在8%左右 。
而且 , 自营酒店成本明显更高 , 资产更重 , 不容易扩张 。
再来看加盟酒店 。
亚朵的招股书坦诚 , 如果加盟商不愿意投入酒店管理或翻新 , 管理酒店的运营质量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 如果加盟商旗下不止一家亚朵门店 , 风险会进一步被放大 。
现实中也的确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 据部分网友反映 , 此前入住亚朵可以体验到的升档、夜宵等服务 , 部分酒店已经不再提供 。
亚朵的创新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加盟商是否具备可复制性 , 也是规模扩大的难点 。 能够大规模推广的 , 往往是标准化的产品 , 然而类似IP酒店的运营模式 , 往往因非标准化而具有新鲜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