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么写-轻松拿下90%的报纸副刊


不怎么写-轻松拿下90%的报纸副刊

文章插图
发表很难吗?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写手,一天发表十篇都不在话下 。
今天,笔者要分享的是读书稿的写作,这不是简单的读后感 。与读书有关的一切都是可以写进文章的 。
【不怎么写-轻松拿下90%的报纸副刊】比如笔者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的读书稿《雨天读一本诗选》《父亲的书屋》《吹灭读书灯,一身皆是月》等等,还有《淘旧书》《怀念抄书的日子》等等 。
可以说90%的报纸副刊都需要读书稿,一篇读书稿就是千字小短文,副刊稿费千字百元左右 。
之前发了几篇微头条,爆红了 。有人评论说,现在还有报刊?
这个你大可以放心,全国还有上千家报刊,一时之间不会休刊倒闭 。
所以说,只要我们去写,还是可以兼职赚钱的 。
确定好了题目,无非就是填充一些关于读书的内容了,可以是书的概括,也可以是阅读的感受,积累几个金句,感叹一下,我爱读书 。简简单单,千字短文搞定了 。
写完投稿报纸副刊,审稿,出刊还是比较快的(短则两三天) 。一个报纸,一个周有一个副刊版面,所以机会大大的 。
还有评论说,可以一稿多投吗?
笔者的回答是,钓鱼多用几个钩,钓上鱼的机会更大一些 。(当然,最好不要被发现了,毕竟如果有的刊物介意这个,容易被拉黑 。)
另:这篇文章点赞破一百,免费分享一百个收读书稿报纸副刊邮箱 。
以下是笔者发表的读书稿 。(写得不好,混点稿费 。)
不怎么写-轻松拿下90%的报纸副刊

文章插图
《吹灭读书灯,一身皆是月》
读书,多么温润的词语 。不知,何时起,不读书,无以眠 。
打小,便习惯在书页的篝火中,抱薪取暖 。在博文书坊,办了一张借书证,隔三差五就跑去借书 。有时,蹲在书架下,一下午的时光如流水而逝,夕阳迟迟,那年我才十二岁,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津津有味 。从楚汉之争,三国鼎立,大唐盛世,历史就是这般,你随便翻过的一页都曾是一个人转瞬即逝的一生,甚至一个时代不可预知的兴亡 。
因为喜欢读书,所以爱好藏书 。遇见书店便挪不动脚步,一定要买上几本才会罢休,不然一天都会感到遗憾 。因为这个性格,好朋友很少有向我借书 。有次,实在拗不过,外借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后悔不已 。虽然几个月后,朋友完好无损地归还了图书,但心里还是留有芥蒂,毕竟担忧了几个月,无法忘怀 。
之后,生活上的事情多有烦恼,白天便少有时间看书了 。但不读书,还是不甘心 。所以晚上及早洗漱好,读一个小时左右的书,心情舒缓,极其放松和满足 。买书多了,存放不便 。朋友推荐买了电子阅读器,自己也欣然接受了 。可以说,在电子阅读器中建设了自己的专属图书馆,陆陆续续,一百册,一千册……
陈忠实在传记中说道:“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而我又何尝不是,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只是一种很浅显的阅读,浅尝辄止,不识庐山真面目 。
或许还有人较劲,读书有什么用呢?但我觉得,读书就好像我们从小吃的每一粒米饭,最后都会长成我们身体里的每一寸血肉 。读书,这个小确幸,愿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发芽扎根 。
不怎么写-轻松拿下90%的报纸副刊

文章插图
《雨天读一本诗选》
虽是春天,春意料峭 。一连半个多月的春雨仿似无数把小银锁,将人锁在屋内 。
乡下菜圃的种子一定破土而出了,雨滴汇合成小溪,将作物一一灌溉 。
在离故乡不远的城市工作,周末的雨天,居家无事消遣 。书桌上年前购买的书籍已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内心不免苦笑,真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
一时兴起从书桌中抽出了一本书,仿似推开了一道陈旧的木门 。读小说,读了几页便心生退意,顿觉书中故事繁杂,人物关系复杂 。算了,又从书桌中抽出了另一本,好像是在抽盲盒 。
这是著名诗人梁平主编的年度诗选 。虽是2019年的旧书,但对我而言,没有读过的书都是一个新朋友 。读一本诗选,比较随心所欲,无论从哪一页开始阅读都可以迅速进入读书状态 。读书第一要义应该是悦己 。有幸读上一两句巧夺天工的诗句顿时神清气爽,有触电一般的快感 。
在屋内读一本诗选,不用刻意营造诗情画意的环境,在俗世中读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时间在钟表中悄然流逝,约莫两个多小时,粗略读完了这本书 。
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个诗人朋友发的感慨,现在都不太读诗集了,但我每一年的诗选都尽量阅读 。一本诗选是从各大刊物上选了又选的作品,大浪淘沙终归是有一些“珍珠”的 。
有时,我也在想,读书的价值是什么?记不清在哪看过这样一个观点,最珍贵的事物往往都是没有价值和免费的,比如空气 。或许,读书也是这样 。悦己和求知,二者得一便是美事 。
雨天读一本诗选,诗中有四时、黄昏、月光以及万物生长……现代诗人顾城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不论如何,开始永远都是通向心中愿景的第一步 。
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你还不会写读书稿,我不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