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深度揭秘张核子和他的核酸帝国( 三 )


巨大核酸检测需求 , 让核子基因赚的盆满钵满 , 这让张核子夫妇早就忘了初心 。 今年7月 , 核子基因宣布投资5亿元 , 规划用地20亩 , 成立核子生物科技产业园 。
到这里 , 核子基因在全国的商业版图事实上已经基本完成 。
而下一步 , 就是启动IPO , 准备上市了 。

乱象丛生的核酸利益链
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新设机构 , 也让核子基因负面缠身 。
兰州假阳事件只是一个发端 , 事实上此前核子的各地分支机构 , 已多次违规被处罚 。
而处罚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 形形色色 。 有的是谎报检测结果 , 有的是使用无资质人员做采样检测 , 有的是核酸检测报告审核人与实际审核人不符等等 。
2020年2月 , 核子华曦进入济南第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名单 , 但仅仅2个月2020年4月就因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被济南卫健委处罚 。
2021年1月 , 核子华曦在河北邢台又因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 , 谎报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 , 结果后来又发现阳性的谎报事件 , 被监管处罚 。
2022年8月 , 核子华曦在长沙因为使用未取得医学相关资质证件、相关技术人员上岗证及相关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进行采样工作 , 受到监管部门2万元罚款 。
据不完全统计 , 核子华曦还在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因其它违规行为分别受到11次处罚 。 最让人不解的是在深圳 , 在一次违规处罚中 , 给出3500元的罚款 , 这力度好大呀 。
很多人非常愤怒 , 为什么边被查处边中标?《南方周末》更是在昨天发出《张姗姗背后的核酸检测公司 , 屡出事屡中标》的报道 , 背后挟裹的愤怒可想而知 。
而今天登上热搜的 , 是核子华曦为什么没有被公诉 , 更没有叫停?难道他们真的掌握了某种核心技术?还是离开了核子抗疫大业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当然 , 可能查办一家公司很容易 , 但如果这是一种现象呢?
疫情的战线一再拉长 , 催生了大批核酸检测公司 。 数据显示 , 自2020年以来 , 新成立的检测公司高达12800多家 , 除了金域、达安、华大等大公司外 , 99%以上都是新面孔 。
为什么短短两三年间 , 这么多机构争相涌入?这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 。 据调查 , 疫情之情核酸检测最多也就是个10亿级的市场 , 到今年已经高达1.45万亿的规模 。
我们每天被捅 , 他们每天入帐 。 真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一个小棉签搅动的就是万亿大市场 , 而且还是主动的排着队等着被捅的那种 。
仅今年上半年 , 10家核酸检测上市公司总营收就高达485亿元 , 净利润总和163亿元 。 有的公司业务增长幅度甚至达到几千倍几万倍 , 更是引发扎堆IPO的奇观 。
但这些核酸检测公司业务品质如何呢?至少在今年7月的一次官方报道中 , 全国就有250家在监管机构例行排查中被责令整改 , 包括金域等上市公司 。
有的公司甚至是一边造假 , 一边IPO , 试图再到股市圈一波钱 。
这些“精明”的商人非常清楚 , 一旦中国的防疫政策发生转变 , 他们的上市计划也就遥遥无期 , 所以这是他们最后的疯狂 。
但他们百密一疏 , 万万想不到此前多次有惊无险之后 , 这一次兰州假阳事件会引发行业巨震 , 更引发了高层震动 , 今天国家卫健委回应称 , 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 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
而昨天沪深交易所也先后宣布:将对近期排队IPO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从严审核 , 主营新冠检测原料的翌圣生物第一个被祭刀 , 风口浪尖上的核子基因估计也将前功尽弃 。
而频频出现的核酸造假事件 , 也让积压许久的公众情绪找到了宣泄口 。 武汉一社区居民公开要求更换新增的核子华曦 , 而兰州、西宁更是民愤汹涌 。
连人民日报也罕见下场怒批 , 核酸乱像不止 , 疫情无宁日!

疫情产业事关国家安全
疫情无小事 , 背后关乎社稷民生 。
事实上 , 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老百姓 , 可以理解当前的防疫政策 , 也可以配合每天捅喉咙 , 但不能容忍核酸造假 , 甚至“养蛊自重” , 打着疫情的幌子大发国难财!
一份虚假的核酸检测结果 , 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灾难 , 更严重误导了一个地方的抗疫决策 , 让一个家庭、小区、社区甚至一个城市为此停摆 , 陷入一轮一轮的核酸和静默中 。
但我们也必须要客观承认 , 刀本无错错在杀人者也 。 疫情三年 , 核酸检测机构为迅速摸清传播链 , 遏制疫情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巨大的利益诱惑也让这个行业泥沙俱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