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河系将仙女座星系相撞,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未来银河系将仙女座星系相撞,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文章图片


未来银河系将仙女座星系相撞,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文章图片


说到宇宙的星系碰撞 , 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 我们太阳系的行星也不例外 。不过宇宙中还存在着一个叫做仙女座星系 , 它的体积非常大 , 比我们银河系还要大上100万倍 。这个巨大的银河天体在被称为“仙女座超星系团”时 , 就已经被探测到了 。这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向地球靠近 。而它靠近地球时也正好与我们观测到的太阳接近 , 距离地球大约有9200万光年 。银河系在太阳系前方大约1000万光年左右 , 而仙女座超星系团距离地球只有800万光年左右 。根据银河系和仙女座超星系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太阳、行星等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相互作用来看 , 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一场史诗级的宇宙大碰撞 。在这场宇宙大碰撞中 , 地球不会是唯一“幸存者” 。但是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 , 虽然最终结局是宇宙毁灭 , 不过人类在其中还可以存活下来 。



大碰撞后产生的后果我们就先不谈了 , 毕竟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呢 。由于大碰撞会使两个星系之间发生引力相互作用 , 在这种情况下 , 所有星系中的天体都会被扯成碎片 , 然后它们就会被甩到宇宙中去 。我们太阳系虽然也在其中 , 但是因为距离太远 , 地球上的人类不能及时地捕捉到这场宇宙大碰撞造成的影响 , 只能看到太阳逐渐变暗以及一些行星被撕裂得越来越小 。不过我们人类并没有在这场宇宙大碰撞当中死亡的可能 , 我们只需要注意一下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就可以了 。根据目前人类掌握的信息来看 , 人类生存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 , 目前我们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间的距离大约有10万光年 。不过由于它们还在持续地相互靠近和碰撞之中 , 所以两者之间发生大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应该不会太多 。
那么 , 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碰撞的过程中 , 我们可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本身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而且还是一颗质量非常大的行星 , 它的质量是太阳的两倍 。而在太阳和仙女座星系碰撞过程中 , 这颗行星很有可能会被恒星所吞没 。那么 , 如果一颗大行星直接受到恒星毁灭的话 , 那么这一类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会不会大大增加呢?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能的 ,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因为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仙女座超星系团碰撞事件发生时的场景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知道在发生相撞时 , 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物质都已经被压缩成了一个小点 。这种情况下 , 即使一颗星球在撞击过程中被完全摧毁了也很有可能会出现核聚变反应或者被恒星吞噬掉 。而当恒星发生核裂变时 , 则会产生更多、更明亮但更热而且质量也不小的行星 。而一旦恒星发生核泄漏事件后 , 所有被压缩成小点、质量很大和很热而且密度极高的物质都会以光速四处逃窜 , 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新一批生命 。同时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量恒星在碰撞过程中直接坍塌消失 。不过好在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星和其他生命形式 。

\u0007【未来银河系将仙女座星系相撞,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在这场宇宙大碰撞中 , 有可能银河系就会被仙女座星系撞碎 , 而仙女座星系的其他成员将会全部成为碎片 。根据科学家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 , 我们可以知道 , 仙女座超星系团中的恒星大部分都是“矮星” 。矮星的质量一般在几百至几千个太阳质量左右 , 而在这种大小的恒星上都有可能会存在着数十亿个行星 。当然我们也不用太担心 , 因为除了太阳以外还有其他恒星能帮助宇宙中的“矮颗”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天文学家们现在所掌握的信息 , 这些恒星们可以帮助“矮颗”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能量 。而当“矮颗”在吸收了足够多的能量后 , 它们将会被转化成氢和氦原子核 。如果这样还不能让宇宙发生大碰撞 , 那么天文学家们认为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将会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个宇宙天体群 。
宇宙中最快速度的碰撞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了 , 这个理论认为 , 在宇宙大爆炸后 , 在大约50亿年前 , 宇宙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被撕裂开来 , 形成了银河系和其他一些星系 。根据我们观测到的数据显示 , 我们银河系可能会受到仙女座星系中正在运行的超新星 SN 1941 A的影响 。超新星爆炸会产生大量伽马射线并最终导致我们银河系内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如果这些超辐射物质遇到地球表面 , 将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 , 进而影响到地球上生命活动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 , 人类将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挑战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中长时间无法生存下去甚至会灭亡 。而我们居住的太阳系内存在许多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行星 ,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移居到月球和火星等地生活了 ,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只是暂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