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噪音扰民,遭邻居上门打骂威胁:看完整个过程,我无法共情


孩子噪音扰民,遭邻居上门打骂威胁:看完整个过程,我无法共情


文章图片


孩子噪音扰民,遭邻居上门打骂威胁:看完整个过程,我无法共情


文章图片


孩子噪音扰民,遭邻居上门打骂威胁:看完整个过程,我无法共情


文章图片



这几天 , 一条监控视频在网上热转 ,
一男一女直接暴力破门进入邻居家中 ,
男子进门后 , 一脚就把面前的凳子给踢飞 ,
女子则指着家中一脸茫然的女主人破口大骂 ,
随后二人更是把女房主甩在地上拖拽殴打 。
非法入室上演“全武行” , 如此胆大妄为 ,
“扰民受害者”不是你们的无罪通行证!

01
装置温馨的家中 , 女主人正在餐桌前吃饭 ,
家中房门突然被踹开 , 骂骂咧咧的一男一女就这么闯了进来 。
男子直接踹翻凳子来了个下马威 , 女子则冲过来指着房主的鼻子大吼大叫 。
穿着家居服的女主人还没反应过来 , 二人竟直接穿过客厅闯入孩子的卧室 , 看到对方的无礼行径 , 女主人恼怒之下与入室女子推搡起来 。

男子看到同伴吃亏 , 一个箭步冲上前就将女主人按倒在地殴打 。
家中保姆上前劝架 , 也被无差别攻击 , 被揪住头发狂揍 。
如此恶性事件 , 迅速引起关注 , 男女二人是楼下的邻居 , 声称张女士家楼上的噪音比较大 , 所以找上门来 。
既然选择了以暴制 , 就得为自己的暴力行为买单 。
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通报:我局以涉嫌非法侵入住宅对王某、黄某立案侦查 , 并已对二人采取强制措施 ,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在以往热议的暴力事件中 , 几乎是清一色的谴责施暴者 , 然而这次竟有很多网友表示:

“被害者变成肇事者 。 打人是果 , 楼上是因 。 这样的事多了去了 , 短时间的噪音谁都能忍 。 时间长了你试试 。 口口声声说着自己约束了孩子 , 但凡你约束了一点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 ”

“制造噪音的没事?”
“活该 , 扰民确实忍不了 , 小孩子噪音很烦人的 , 楼下也是被逼实在受不了了 。 ”
看到这些评论 , 着实令人无奈 。
说什么“逼不得已” , “被害者变成肇事者”
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侵害他人的理由!
这样的“惩罚”完全超越了界限 , 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若说扰民属于没有公德 , 那暴力闯门的二人已涉嫌犯罪 。
被噪音困扰 , 有很多更文明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 夫妻二人可以与之协商 , 实在协商不了 , 也可以向物业投诉 , 或者报警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
采用暴力的方式应对 , 不仅有违道德理念 , 在法律上也根本站不住脚 。
如果我们都给施暴者找借口 , 对施暴者深度共情 , 那谁又能来拯救受害者呢?
永远不要给施暴者找理由 , 下一个被暴力侵害的可能就是你 。
02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要求受害者是完美的 , 然而一个人“有错在先” , 并不代表别人就可以对其随意打骂乃至犯罪 。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说过:“当爱支配一切时 , 暴力就不存在了;当暴力主宰一切时 , 爱就消失了 。 ”
只要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有关系连接 , 比如“家人、恋人、同事、邻居” , 便是这一类言论的“重灾区” 。
比如几年前引起轩然大波的某男明星家暴外籍女友事件 , 即便证据确凿 , “家暴男”仍不乏拥趸 。
先是针对女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扒皮”——私生活混乱 , 骗钱·····
似乎有了这些“反转” , 就能抵消施暴者的罪责 。 且不说这些所谓的爆料是否真实 , 将个人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与实实在在的暴力犯罪行为混为一谈 , 本身就是偷换概念 。
外籍女友与他人行为亲密 , 男明星接受不了可以分手 , 如果真有违法犯罪行为 , 男明星可以选择报警 , 但绝不可以施暴的理由 。
可悲的是 , 这一公关手段对于社会舆论反转极为有效 ,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讨论女方的“黑料”而忽视男方的暴行 。
奉行“施暴者有苦衷 , 受害者有罪论”的人过度迷信所谓的“因果关系” , 认为受害人之所以遭受恶意是因为其本人就存在“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