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东北妈妈捡到聋哑弃婴,靠卖馒头供他学舞,成才后亲妈找上门( 三 )


思来想去 , 这个淳朴的老人认为还是孙子更重要 , 绝不能让孙子受到歧视被迫退学 。
但别人家的孩子 , 也是孩子呀 , 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让别人受委屈 。
这样一来 , 她就关闭了幼儿园 , 打算去做别的营生 , 母女两人一合计 , 自己还算有点手艺 , 干脆开个馒头铺吧!

和开幼儿园不一样 , 馒头铺子干的是辛苦活 , 要拉扯起这个铺子 , 母女不得不从早忙到晚 , 往往是鸡鸣前起 , 狗眠时才堪堪结束一天的辛苦 。
好在这样的忙碌也是值得的 , 每当赵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 看到小秋捡那乖巧懂事的模样 , 便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
不像别的小孩那样顽劣 , 也许是因为经受了太多命运的不公 , 小秋捡反而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 。
随着年龄的长大 , 他逐渐明白养母为了自己都付出了什么 。
因此不但经常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母亲不要那么操劳 , 还总是把赵丹给他的零花钱攒起来 , 不给自己买零食吃 , 却用来买些家里用得上的日常用品 。

当赵丹结束一天的工作后 , 小秋捡便总会跑前跑后地给她倒水 , 又给她捏肩捶腿 , 帮母亲放松放松 。
有时候赵丹尚有精力 , 就会在晚饭后带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散步 。
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广场 , 每当夜晚降临 , 就有许多人在广场上跳舞 , 秋捡往往非常感兴趣 , 总是会加入 , 和别人一起跳起来 。
看到这一幕的赵丹不由又回忆起了在北京时发生的事 , 联想到秋捡平时在电视里看到舞蹈节目时的目不转睛 。
赵丹的心中升起了一点疑惑——听不到声音的小秋捡 , 是怎样跟上舞蹈节奏的呢?
她逐渐开始注意秋捡对舞蹈的兴趣 , 恰好 , 弟弟给自己送来了一台收音机 。

赵丹发现 , 秋捡喜欢在收音机播放音乐时将收音机放到地上去 , 像是能够通过震动感受音乐一样 。
惊讶的她赶紧问小秋捡是不是真的能够感受到音乐 , 小秋捡笃定地点点头 , 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 已然来临了 。
和孩子的懵懂不同 , 赵丹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一个机会 , 小秋捡如果能够将舞蹈作为自己的一技之长 , 未来的路才更有保障 。
想到此处 , 她很快带着秋捡去寻找专业的机构 , 希望秋捡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 。
坎坷求学路锋芒渐露
后来当已经长大、带着人工耳蜗的秋捡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接过冠军奖杯时 , 他仍然地清晰地记得母亲与自己处处碰壁的那些日子 。

残酷的现实太早地呈现在这个少年人面前 。
在准备正经学习舞蹈之时 , 小秋捡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聋哑是那样地被人看低 , 赵丹一次次带着他走进一家家舞蹈机构 , 收获的却总是拒绝 。
没有人相信秋捡的天赋 , 也没有人认为一个聋哑人能够走入音乐与舞蹈的世界 。
小秋捡紧紧攥着妈妈的手 , 渴望地看着穿着舞蹈服的同龄人 , 面对着儿子的眼神 , 在下一次尝试时 , 赵丹选择了暂时隐瞒他的先天聋哑 。
果然 , 获得了学习舞蹈机会的秋捡日渐展露了自己出众的天赋 。
不但如此 , 因为无法听见音乐 , 只能靠着地面震动去感受 , 秋捡学得比别人还要刻苦和认真 , 别人练几遍的动作 , 他靠着毅力往往会一连练习十多遍!

不过短短几周 , 努力又聪慧的秋捡就得到了老师的青睐 , 当老师向赵丹夸奖秋捡时 , 赵丹便没有继续隐瞒 , 而是坦然地告诉老师秋捡的真实情况 。
这出乎意料的真相不仅使得老师惊讶 , 连机构的校长闻言也十分赞叹秋捡的天赋 , 大手一挥 , 决定每周多让秋捡上一次课 , 不辜负孩子的天赋 。
很快 , 在即将到来的第24届中国国际华侨杯拉丁舞比赛前 , 舞蹈老师联系了赵丹 。
他告诉赵丹以秋捡的舞蹈水平已经足以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了 , 赵丹也希望儿子能够在这次比赛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 建立起更强的信心来 。
她始终相信 , 小秋捡不输任何人!
秋捡没有让老师和母亲失望 , 甚至做得更好 , 在比赛中 , 秋捡凭借着动人的舞姿 , 竟先后捧回了业余组与专业组两个冠军奖杯 。

看着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孩子 , 赵丹难以自已地泪流满面 。
她明白 , 这个冠军的背后 , 是秋捡咬着牙流着汗 , 一遍遍重复烂熟于心的舞蹈动作的不懈坚持 。
命运没有优待过这个孩子 , 但是他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 , 依旧给自己闯出了一条坦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