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6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王建国 , 他的祖父是一位资本家 ,
1967年 , 父母因为政治立场问题 , 被下放到东北农村劳动改造 , 他年龄小需要上学 , 被寄养在姑妈家里 。
到了1968年 , 家庭成分不好的王建国 , 和全国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广大农村去锻炼 。 ”
随着这股热潮 , 他被分到陕北甘泉县李家沟村 。
初来乍到 , 陕北老乡锣鼓喧天的热情欢迎 , 让他忘掉了生活的巨大差距 , 冬暖夏凉的窑洞 , 也让他充满了好奇 , 简朴的饮食被热情淡化了口里的寡淡 ,
不久 , 从没参加过劳动的王建国 , 挑粪时肩膀被磨出脓包 , 浑身又痒又难受 , 想洗澡更是艰难 , 生活诸多不便 , 让王建国每一天过的都是无比煎熬 。
当然这种日子 , 是所有知识青年都要面对的 , 他们都以为这种锻炼很快就会结束 , 然而 , 随着春节的到来 , 回城的愿望愈发渺茫 。
为了青年们过好年 , 他们都被对口安排到老乡家里 , 王建国也被分到贫农刘满堂家里 。
刘满堂根红苗正 , 妻子早年去世 , 带着独女相依为命 ,
对来家过年的王建国很是热情周到 , 加上刘晓燕心灵手巧长相甜美 , 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
王建国的到来让这个家庭 , 更有了不一样的温暖 。
不久 , 两个青年就互相产生了暧昧情愫 , 他们眼里心里都有了对方 , 一言一行都荡漾着爱意 。
不过当时下乡青年都没谁准备长期留在农村 , 都在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早些回到城里 ,
如果和农村人谈恋爱结婚 , 将来会成为被取消回城资格的硬性条件 , 所以很多人只是谈谈恋爱消磨时光 , 还可以得到老乡的各种照顾 。
刘晓燕也知道这些青年的心思 , 在王建国提出建立恋爱关系时 , 尽管很喜欢他 , 还是毫不犹豫拒绝 , 她知道不久他就会像大雁一样飞回北方 。
这种情况直到1973年 , 刘晓艳的父亲刘满堂生病住院来了转机 , 王建国跑前跑后帮助照顾 , 这让刘晓燕很是感动 , 接受他伸过来的橄榄枝 , 成为一对情侣 。
虽然刘晓燕在陕北 , 但是王建国依然坚持回北京 , 没有人际关系 , 唯一的通道就是被村委推荐考大学 , 王建国终于得到机会 , 也成功考上大学回北京 。
临走时 , 刘家人还特意办了一桌酒席 , 算作俩人订婚宴 , 他还留下一块玉佩留做定情信物 , 答应回城上学 , 毕业后来接刘晓燕到北京结婚 。
激情的话语很多都是不当真的 , 王建国也一样 ,
回城后不久家里就给他张罗对象 , 他告诉父母自己已经有了女朋友 , 是陕北老乡家里的女儿 。 作为大学教授的父母听说后 , 毫无疑问全部反对他的婚盟 。
王建国也没顺着父母 , 依然放假时来来回回探亲回陕北 , 最后一次走时 , 刘晓艳已经有了身孕 , 怕他学习分神 , 就没有告诉他自己怀了孩子 。
年龄一天天大了 , 父母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 , 他们找到刘晓燕的地址 , 冒充王建国给她写了一封分手信 ,
接到信的刘晓艳被分手的决定炸得五雷轰顶 , 以为自己遇到负心郎 , 终没熬过背叛真情的结局 。
她给王建国回了一封信 , 告诉他:“自己准备嫁人了 。 ”
王建国接到这封信 , 本以为很难过 , 可能是天遥地远 , 痛苦也没能么难以忍受 , 就同意了父母的安排组建了家庭 。
七年后同学集会 , 他从其他人口中知道刘晓燕根本就没结婚 , 而是出家当了尼姑 , 不过刘晓燕留下一个女儿 ,
他猜这个孩子一定是王建国的 , 因为刘晓艳根本没有其他男人 。
知道了真相的王建国立即买票前往陕北李家沟 , 物是人非只有一口旧窑留在原处凌乱 ,
有老人还知道这些青年的事 , 王建国的到来让他们唏嘘不已 , 告诉他刘晓燕一家遭受村里人指指点点 , 难以忍受搬家离开这里 , 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 。
带着遗憾 , 王建国寻人就问 , 却无法找到一点线索 , 直到1973年他72岁时 , 邻居搬来一个女孩 , 进进出出胸前带着的玉佩引起他的注意 ,
这块玉佩太熟悉了 , 经过打听 , 女孩还真是陕北人 , 细问原来真是自己女儿 , 只是刘晓燕于2000年已经去世 。
推荐阅读
- 荷花|在蔚蓝的海洋中湮没
- 北京科兴怎么了
- 95年东北妈妈捡到聋哑弃婴,靠卖馒头供他学舞,成才后亲妈找上门
- 北京一保姆不满雇主态度,反复在一岁宝宝耳边念叨:“你妈妈死了”
- 名记3换2交易!方案一举三得,詹姆斯重组四巨头,52分先生圆梦
- 印度的神奇:“垃圾鱼”清道夫成了美味,鲶鱼泛滥却没人吃?
- 北京朝阳,女子马某在酒吧喝醉后,被男服务员带到厕所呕吐
- 女子发现胎心坏死,想去做手术丈夫却不管不顾,网友:早点离开吧
- 满大街共享单车还要偷自行车?北京警方抓获俩奇葩贼,又贪心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