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飞越冥王星!到达50天文单位处,新视野号创造了新纪录( 二 )


在距离太阳50天文单位的地方 , 新视野号无法做到这一点 。
斯特恩表示:“根据计算结果 , 如果我们对准太阳拍摄内太阳系全家福 , 新视野号的成像仪将会被烧毁 , ”他指出 , 即使在如此远的距离 , 太阳对探测器的远程勘测成像仪来说依旧太亮了 , 该成像仪是为拍摄冥王星的暗淡光线而校准的 , “所以直到我们穿过柯伊伯带的几年之后 , 我们都不想这样做 。 ”

作为替代 , 斯特恩和他的团队将新视野号成像仪指向旅行者1号 , 这是位于柯伊伯带的探测器首次拍摄另一个更加遥远的、正在穿越星际空间的探测器 。
“当然 , 我们没有真的看到旅行者1号 , 它的光芒太微弱了 , 但我们对星域进行了成像 , ”斯特恩告诉“宇宙收集”网站 , “我们用相机看了看最远的探测器所在的地方 , 从我们在柯伊伯带的探测器拍摄了那片星域的照片 。 对我来说 , 那种美令人神往 , 尽管它只是一张遍布星星的照片 。 ”
“这既是对执行星际探索先锋任务的旅行者号的敬意 , 也表明我们现在的工作 。 ”
旅行者号40周年:美国宇航局史诗般的“巡视”任务中的40张照片

为了纪念达到50天文单位处 , 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将其相机指向旅行者1号的方向(黄色圆圈标记处) 。 在拍摄这张图片时(2021年) , 在距离新视野号约100天文单位的地方 , 旅行者1号光亮太过微弱 , 无法分辨 。(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美国西南研究院)
翻山越岭
到达距太阳50天文单位处不仅仅是一个整数距离里程碑 , 还意味着新视野号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超过了其设计时的预期寿命 。
斯特恩解释道:“当你设计一个航天器时 , 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必要条件 , 其中必须设定的一个就是航天器的最远运行距离 。 如今我们在设计时总是留有余地 , 以便能做得更好 。 但我们必须有一些目标 , 如果我们越过那条目标线 , 就可以宣布胜利——航天器完成了它的设计目标 。 ”

“那条目标线就50天文单位 。 ”
新视野号在2015年7月第一次飞过冥王星 , 并且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颗天体及其卫星 , 当时航天器距离太阳39.2天文单位 。 随后 , 在2019年元旦 , 新视野号进行了历史上最远的飞越(到2021年为止) , 在距离太阳43.4天文单位处对一个小型柯伊伯带天体(“阿罗科斯”)进行了第一次近距离观测 。
“我们仍在不断获取那次飞越中的数据 。 另外 , 在我们飞越柯伊伯带的同时 , 我们还在做另外三件事:研究日光层环境、等离子体、星际尘埃和气体;研究其他柯伊伯带天体 , 其中的30多个我们已经知晓 , 通过无法从地球或任何其他航天器实现的方式进行了观测;我们还使用位于夏威夷的斯巴鲁望远镜(亦称昴星望远镜 , 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之一) , 来寻找新的柯伊伯带天体进行研究 。 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飞越目标 , 因为新视野号仍有燃料 , 所以能够再进行另一次飞越 。 ”

科学家团队希望能在新视野号能量耗尽之前找到另一个飞越目标 。 尽管它从一个核电池(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机 , 英文简称RTG)中获取电力 , 但它的钚电源每十年就会少产生33瓦的电力 。 到21世纪30年代末 , 当新视野号大约抵达太阳100AU的位置时 , 它可能会因为电力不足而停止运行 。
即使新视野号不能到达100AU , 斯特恩也对这项任务已经经历的部分印象深刻 , 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

“旅行者号的团队有450人 , 新视野号则是大约50人 , 大约是小10倍的规模 , ”
【两次飞越冥王星!到达50天文单位处,新视野号创造了新纪录】“当我想到我们的团队在这15年里仅用一个航天器、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一路走来 , 第一次研究冥王星 , 第一次研究柯伊伯带 , 现在又越过了50天文单位的里程碑 , 那可是设计它时规划的最远航行距离 。 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像科幻小说 , ”斯特恩表示 , “我不得不掐自己一下才能相信事实 , 这群人居然能够做到这件事 , 它比生命的意义都大得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