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太空“三峡”即将到来?发电效率,是地面的10倍,可供全美使用半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人曾经预测 , 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太空能源 , 那么这些能源足以支撑全美国半年的电力消耗 。 面对如此可观的能量来源 , 科学家们为什么却停滞不前 ,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建成“太空三峡”?
近乎无尽的电能:太阳能发电若说到能源危机的破局 , 那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核能 , 毕竟 , 核能是人类文明中 , 最接近无限能源的存在 。
这主要是因为核能供给的能量十分巨大 , 供给时间也很长 , 且还能不断地再生作用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这种理论仅适用于核聚变中 , 毕竟只有核聚变才能达成原子的重复利用 , 从而让核能反应不断持续下去 , 进而为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光和热 。
须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 , 就是一个核聚变的产物 ,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聚变 , 让太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提供辐射能 , 其能量和时间都远超世人想象 。
然而 , 遗憾的是 , 人类目前能够运用的核能只有核裂变 , 核聚变只能算是初入门槛 , 距离完全的聚变运用 , 还有着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 或许是五十年 , 也可能是数个世纪 , 具体时间没人能够说准 。
不过 , 太阳核聚变的例子 , 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破局思路 , 即依靠太阳的核聚变来获取永久的能源 。
简单来说 , 就是太阳因核聚变而拥有了巨量的能源 , 那人类为何不能直接使用这种能量呢 , 反正现在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核聚变 。
事实上 , 这种思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 , 就有不少学者提出并将其搬上了社会舞台 , 而这便是太阳能 。
相信大家对这个能源都不会感到陌生 , 无论是走入家家户户的太阳能热水器 , 还是用于科技产品的太阳能电池 , 这些都是太阳能的具体运用 。
但令人震惊的是 , 这并不是太阳能的终极形态 , 因为在大气层的拦截下 , 地球地面所能获得的辐射能 , 实在是微乎其微 。
而若想获得最高级的辐射能 , 那就必须去往太空 , 在那里所接收到的太阳能 , 将比地球地面所获得的 , 要高出数十倍 。
因为 , 按照现在的测算 , 同一时间内 , 一平方的太阳能板在地面所获得的能量 , 并不会超过1000瓦;但若是在太空环境中 , 它所接收到的能量 , 就可以突破14000瓦 , 效率相差了14倍 。
所以 , 人类要想获得无限能源 , 那最快的捷径就是到太空中去建立一个发电站 , 依靠太阳来进行长久的能量获取 。
值得一提的是 , 最早提出该理论的人 , 是十九世纪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 , 他认为宇宙中充满了能量 , 人类需要寻找方法去接收这些能源 。
但将其广而告之的 , 则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 1941年时 , 他在作品《理性》中 , 描写了人类建设太空发电站的桥段 , 这引起了无数读者的讨论 。
之后 , 或许是受到了相关的启发 , 美国当局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 , 首次开启了太空能量的挖掘计划 , 其中还包括一个名为“1979SPS基准系统”的太空发电站方案 。
可由于实施难度的过大 , 这个项目被无限期推迟 , 直至发起人相继逝世 , 计划便也走向了搁浅 。
不过 , 令人大受震撼的是 , 这个让美国都犯难的项目 , 却被中国接手了过来 , 并为它取了一个更加形象的名称---------逐日工程 。
逐日工程的核心就在于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 , 它的启动起源于一份名为《关于尽早启动我国太空发电站关键技术研究的建议》的文件 。
推荐阅读
- 探索美食新“静”界 火星人ET50超静音蒸烤炸集成灶评测
- 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宇航服的用处到底是什么?一件值3000万贵吗
- 中国6名宇航员交接钥匙,“太空人口”数量我国占最多!
- 神舟十四号返航倒计时,地面部队搜救面临多重考验,心疼宇航员
- “最忙乘组”忙在哪里?“神十四”实至名归!
- 神十四4日晚返回!400公里外降落东风着陆场,难度堪比万里中10环
- 侏罗纪时期的犹他州环境是怎样的?
- 太空“三峡”即将到来?发电效率是地面的10倍,可供全美使用半年
- 再次飞天要重新选拔!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多久才能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