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演出海报卖到999元,“偷”海报也能致富?( 三 )



可以说 , 演出海报这一市场的可观收益 ,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偷海报行为的屡禁不止 。 毕竟 , 当正规渠道行不通时 , “偷”也是一种方式 。
而面对“偷海报”这一行为苦不堪言的Livehouse们 , 所做出的对策也已由社交平台提醒 , 转变为在线下贴出“偷海报违法”的警告标语 , 然而收效甚微 , 顶多是“半个文明”的偷法 。
长沙MAO Livehouse就曾直言 , 长沙这边的乐迷在拿之前会很有礼貌地打个电话告诉一声 。 而厦门星巢Livehouse则算“歪打正着” , 其海报墙上的万能青年旅店演出海报被偷后 , 贴出警告不久便失而复得 , 或许也是基于偷窃者偶尔的“良心发现” 。

Livehouse当下的普遍做法 , 也只能是在演出方提供海报挂出后 , 尽可能地贴出“违法”、“自重”、“有监控”等相关提醒 。 如若真被摘走 , 也只能临时用A4纸打印海报、含有演出信息的提示语 , 或者干脆仅仅留下“巡演在这里”的标语 , 事后再根据监控找到拿走海报的乐迷要回 。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 , 拿走Livehouse门前贴挂的海报也算不上偷 。 但即便这只是一张宣传用纸 , 其实也已经被划入了公共物品的范围内 , 不问自取也便是盗 。 因而 , 采用种种举措禁止这一行为 , 也是在切实保护场地、乐迷、乐队的利益 , 将偷窃扼杀在摇篮里 。

站在场地方角度 , 海报失窃会面临着不必要的工作反复来影响当天的演出准备流程 , 面临宣传协作失职的质疑 。 而对演出方而言 , 无疑也是失去了一定的宣传曝光渠道 , 不管是在售票期间还是演出结束后 , 贴挂在Livehouse海报墙上的演出海报 , 都有着长尾续航的宣传作用 。 因此 , 从合情合理的正规渠道获取才可能皆大欢喜 。
毕竟 , 在多数乐迷认知里 , 演出海报也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大多也是为自己亲临现场或是遗憾未到场而留下的纪念 。 但一定程度上来说 , 在非售卖或是限量难得的情况下 , 乐迷们通常退而求其次 , 选择自行下载电子图片进行打印 , 鲜有“偷”走Livehouse门前的官方海报这一举动 。
而在一定的道德意识和版权意识下 , “收藏”也应建立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 只是 , 执着于偷走海报 , 也就不外乎是看中了不想花钱 , 或是不甘心抢不到限量的越界举动 , 也更是想要无本万利的占有甚至投资了 。
结语原研哉在《请偷走海报》一书中阐述的逻辑是 , “偷”海报不应算作“偷” , 因为盗走的是创作者可传播的“复制作品” , 而非“设计” , 某种意义上是对这张海报由内而外的认可 。
但这种“认可” , 放在乐队和Livehouse身上来说 , 却是实打实的“枷锁” 。

目前来看 , 偷海报这一现象的屡禁不止 , 也多是因倒买倒卖这一二手交易链的存在 。 当演出海报的最终价值 , 取决于别人愿意花多少钱购买时 , 也就成了滋生偷窃的温床 。
而这批偷窃之徒 , 或许还会自诩孔乙己那套“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理论 , 来圆满自己的行为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