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神十四返回,宇航员出舱后脸部浮肿,被抬上“救护车”( 二 )


也正是因此 , 女航天员干脆通过服用特殊药物的方式 , 来让生理期暂时停止 , 直到返回地球 。

王亚平
药物给女航天员带来的副作用非常明显 , 会严重干扰她们的内分泌系统 , 返回地球后 , 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理 , 才能恢复正常 。
不得不说 , 宇航员 , 尤其是女宇航员 , 为了完成太空任务 , 付出的牺牲实在是太大了 。
宇航员返回 , 为何要被抬上“救护车”?
宇航员除了在太空执行任务 , 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外 , 宇航员返回地球时 , 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很大 。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
我们可以看到 , 宇航员在离开返回舱后 , 基本都是很难正常直立行走的 , 他们都需要被人专门抬着走 , 抬上“救护车” 。
之所以会这样 , 除了跟宇航员经历长时间太空任务 , 难以在短时间适应地球环境的原因外 , 更主要的原因 , 其实跟返回舱返回过程 , 给宇航员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关 。

宇航员被抬走
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过程 , 实际上就是一个急剧减速的过程 。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速度到底有多高 , 说起来你可能不敢相信 , 足有7-12km/s!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速度足有7-12km/s
一般情况下 , 返回舱都是从距离地面120公里左右处 , 正式进入大气层的 。
也就是说 , 从7-12km/s的速度降到零 , 给返回舱的减速距离只有120公里左右 。
基于此 , 返回舱需要用到多高的减速度 , 才能实现这样的减速 , 想必大川不说 , 大家应该也能体会到 。

返回舱进入大气
而这样的减速度 , 反馈给返回舱内宇航员的身上 , 就是巨大的压力 。
有科学家曾推算过 , 在返回过程中 , 宇航员需要面临的压力 , 至少相当于自身体重的4倍大 。

返回舱内的宇航员
尽管宇航员在训练过程中 , 就曾接受过高强度的过载负荷训练 , 但在太空生活了几个月时间后 , 身体机能却会大大退化 , 再面对这样的压力时 , 身体难免会吃不消 。
综合这种种原因 , 宇航员离开返回舱后 , 短时间内也就很难完成 , 正常的站立行走等动作了 。
宇航员被抬上“救护车”
这时 , 就必须有人将他们抬着走 , 抬上“救护车” 。
接宇航员的“救护车”大有来头
最后 , 再来说一下接宇航员的“救护车” 。

接宇航员的“救护车”
说起来 , 接宇航员的“救护车”其实也大有来头 。
不同于普通的救护车 , 接宇航员的“救护车”全名叫做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 。
不仅具有紧急救护的作用 , 而且还具有其它诸多实用的功能 。 将宇航员送进“救护车” , 就相当于送进了专属的房车 , 在里面几乎可以满足宇航员的一切需求 。

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内部
尤其是这次针对在气温极低的冬夜环境下 , 对三名宇航员进行接护工作 , 现场的“救护车”还得到了改装“升级” 。
加装的燃油暖风机 , 可以在短短20分钟内 , 将车厢舱内温度提高到20摄氏度以上 。

【牺牲太大!神十四返回,宇航员出舱后脸部浮肿,被抬上“救护车”】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
除此之外 , “救护车”内配置的生活设施 , 还可以做到让宇航员着陆就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 , 用上热水进行简单洗漱 。
不得不说 , 这样的设计在这漫漫冬夜里 , 的确是暖到全国人民心里了 。

严阵以待!迎接英雄归来!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