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曼德拉效应真的越来越严重?只是无知者的遮羞布罢了( 二 )



至于沉思者的雕像到底是手腕顶着哪儿 , 我都懒得评论了 , 你去问美术生 , 他们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下巴处 , 至于我这个不懂丹青的人 , 也从来没有认为是在额头处 。

关于“斯人”和“是人”的问题 , 网上已经有大量的讨论 。 事实证明 , 的的确确存在“斯人”版的教材、教辅或其他书籍 。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 有人把自己记错的事情用“曼德拉效应”来解释 , 对此 , 我想说 , 你可以无知 , 也可以记错 , 勇于承认就好了 , 不要给自己找什么遮羞布!
“曼德拉效应”到底怎么回事儿?
我认为用记忆偏差( Memory bias )来解释“曼德拉效应”是非常恰当的 , 它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学现象 。
在人类的习惯性思维中 , 有时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并不能完全传递到大脑并形成记忆 。 当再次提起时 , 大脑会通过回想把这段记忆提出出来 , 在回想过程中综合各种信息来自行的脑部脑补、虚构来填补记忆空白 , 或者替换部分记忆 。 这样就形成了虚假的记忆 , 人们会产生错觉 , 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真实经历 。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 , 当众多个体不断重复错误的的信息 , 互相影响时 , 也就形成了群体的认知错乱和记忆错乱 , 也就是所谓的“群体记忆偏差” 。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记忆偏差呢?
1、首先要明确:很多记忆偏差 , 并不是偏差 , 就是无知或者记忆错误 。 对于此 , 只能说多学习 , 不要拿所谓“曼德拉效应”来当遮羞布 。
2、不要过于轻信记忆 , 完全相信“经验” 。
3、学会怀疑和求证 , 比如向第三方求证 , 对于不同人的记忆做独立求证 , 交叉验证 。
【神秘的曼德拉效应真的越来越严重?只是无知者的遮羞布罢了】4、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思维训练和记忆训练 , 提高记忆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