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建设准备阶段 , 全球约 20 个国家的 100 多家科研院所参与了 SKA 的设计研发工作 。
在此之前 , 它已经经过了 30 年的筹备工作和一年半的前期准备工作 。 项目建成后 , 将对爱因斯坦的理论进行最精确的测试 , 甚至寻找地外生命 。 数据显示 , 该射电望远镜阵列的敏感度可以达到现有同类望远镜的8倍 , 其扫描天空的速度比同类望远镜快135倍 。
SKAO 理事会主席 Catherine Cesarsky 参加了南非基地的奠基仪式 。 他表示:“SKAO 项目已经酝酿了很多年 ,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共同走过的 30 年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篇章 。 经过 18 个月的紧张活动后 , 我们终于开始建造 SKA 。 ”
根据 SKAO 的声明 , 前两个天线站将于 2023 年 5 月完成 , 后一个天线站将于 2024 年 4 月安装 , 随后每个月再完成三到四个天线站 。
据介绍 , 望远镜的初始结构将包括将近200个抛物面天线或“碟” , 以及13.1万个偶极天线(它们看起来有点像圣诞树) 。
例如 , 位于卡鲁的 SKA-Mid 阵列将使用 197 个直径为 15 米的天线扫描天空 , 寻找 350 MHz 至 15.4 GHz 中频范围内的无线电波源 , 而澳大利亚的 SKA-Low 阵列将依靠 131072 个偶极天线来检测频率在 50 至 350 MHz 之间的无线电波 。 这样做的目的 , 是建造一个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有效的收集区 , 使SKA在探测天空中的目标时将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
我国表示:作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政府间交流的重要载体 , 国际大型科学项目是人类推动知识前沿、探索未知领域和解决重大全球问题的重要工具 。 SKA 望远镜是集射电天文学、物理学基础、数学与建模、通信技术、大数据等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于一体的国际大科学工程 , 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宇宙提供了重大机遇 。
作为SKA项目的首倡国之一 , 我国与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南非、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优势科研机构联合 , 共同参与建设准备阶段 7 个国际工作包联盟的工程设计研发工作 。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 , 我国研发团队提出了 SKA 第一阶段反射面天线、信号与数据传输等工作包的设计方案并被采纳 , 于 2017 年当选反射面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主席 , 主持核心技术研发 , 完成首台反射面天线样机建设 。
中方几乎参与了SKA项目发展的全部重要时刻 , 同时见证了SKA近30年的发展历程 , 而且南非中频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后续工程将由中方承担设计和建设 。 贵州天眼的建设经验正好用上 , 这钱真没白花 。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这些项目上花这么多钱 , 实际上伽利略当初用望远镜看星星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他对后世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 说白了 , 太空探测项目投资的是未来的基础科学 , 基础科学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够人类啃很多年 , 你想想电子学的突破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就明白了 。 所以现在各大国都不甘落后地投入资源 , 为的就是在将来获得更多优势 , 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 有了基础才会有未来的飞跃 。
推荐阅读
- 今天,女航天员刘洋将到达地球!能成为第一位航天女将军吗?
- 神十五太空飞行六个月,下次太空会师,会有外国宇航员吗?
- 神十四平安抵京!从400公里空间站返回地球,为啥还要医学隔离?
- 它们的能力比人类强大得多,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一种硅基生命
- 宇航员进入太空为什么要携带手枪?发生意外时可以自救
- 太空宿舍睡觉,站着和躺着哪个更舒服?
- 失重环境生活6个月的神舟十四航天员,返回后,需多久才能恢复?
-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新太空行走任务中安装了一个折叠式太阳能阵列
- 神十四返回地球,为何航天员要被抬出来还要隔离?牺牲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