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发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的通知

彩虹|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发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 各直属单位 , 文化和旅游部参与共建院校:
经各地推荐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形式审查、初评、答辩终评、实勘、评审委员会审议、公示等工作 , 确定“‘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等3项成果为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 。 现将成果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
特此通知 。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12月2日
附件:
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01“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

“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区通过在2.4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内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与唐文化元素 , 打造出集全唐空间游玩、唐风市井体验、主题沉浸互动、唐乐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景 , 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独特风情 。 全景展示区让市民游客穿越回盛唐 , 身临其境地“做一回唐朝人——观一场唐风唐艺、听一段唐音唐乐、演一出唐人唐剧、品一口唐食唐味、玩一回唐俗唐趣、购一份唐物唐礼” 。 在一场穿越之旅中 , 市民游客由旁观者变为深度体验的参与者 , 在可知、可感、可触摸、可品鉴的多维唐文化体验中 , 商业、科技、文化、旅游融为一体 。
全景展示区以唐风建筑和唐市井文化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 营造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活与娱乐的多场景维度 , 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 。 展示区将文化IP与旅游要素结合 , 创造了传统商业综合体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 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秀代表 。
02“建筑可阅读”——上海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 , 是城市历史文化活的载体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掘全市各类建筑资源 , 创新打造“建筑可阅读” , 支持指导全市各类当代地标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在主入口设置二维码 , 让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扫码阅读建筑详细信息 , 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 , 进而协调推动全市开放参观建筑 , 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城市博物馆群 , 让市民和游客在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 从“扫码阅读”到推动“开放建筑”到“数字转型” , 再到推出百余条特色建筑游线观光巴士、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 掀起全城打卡建筑、走进建筑、解读城市的热潮 , “建筑可阅读”开创了全新的都市旅游方式 , 激发了全社会的参与热情 , 让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 , 城市是有温度的” 。
“建筑可阅读”深入挖掘建筑蕴含的历史价值、人文精神、城市力量 , 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 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 也是讲好中国故事 , 传递中国声音 , 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的有益创举 。
0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新实践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 , 讲述了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穿越”回北宋 , 并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内心世界及画作创作过程的故事 。 全剧以舞蹈形式讲述一幅古代名画的“前世今生” , 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为篇章演绎了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 , 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青绿”主色调为视觉线索 , 尝试将画作材料中用到的篆、绢、颜料、笔、墨等非遗工艺与舞台艺术相结合 , 创新了艺术表达新境界 , 唤醒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
【彩虹|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发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的通知】剧作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 , 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 作品创演团队大胆引进资本 , 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运营 , 将艺术生产、转化、运营、传播融为一体 , 积极开发衍生文创产品 , 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双丰收 ,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合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