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


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


文章图片


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


文章图片


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


文章图片


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


2022生机大会
“中国复眼”计划 , 号称领先深空探测雷达领域 , 保持50年的领先优势项目 。 一期工程近日完成4部16米口径雷达安装调试工作 。 据相关媒体介绍 , 一期项目将进行开机测试 , 测试首秀将是三维成像月面图 。

据悉 , “中国复眼”全名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 , 该项目由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牵头建设 , 一期建造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山上 。
此前 , 在我国已经拥有了中国天眼FAST , 现在为何还要建造“中国复眼” , 两个中国我国的国之重器 , 中国天眼无限探测宇宙边缘 , 寻找宇宙中的电磁波 , 分析宇宙中的天体 , 另外还在建设五台天眼矩阵 , 扩大宇宙探测范围 。

而“中国复眼”相对来说更加有意义 , 主要用于实现近地小行星和行星等天体的高分辨率的探测 , 实现高分辨率绘制天体的图像 。 与中国天眼实现互补 , 让我国航天视野变得更加完善 。
“中国复眼”计划 , 到底有多先进?
根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对外公开信息称 , “中国复眼”项目建造共分为三期 , 其中第一期选址重庆 , 目前已经完成建造 , 准备开始测试 。 那么 , 中国复眼到底有多强?

中国复眼建造第一期将实现“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 , 由4台16米孔径雷达组成 , 本期主要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的可能性 , 可以实现对月的高分辨率成像观测 。
第二期“中国复眼” , 落户中国重庆云阳县 , 将采用25~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组成 , 每部雷达口径达25米雷达面积达到625平~936平 , 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
中国复眼可实现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进行观测 , 可以帮助我国对小行星运动和科学防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

第三期“中国复眼”项目计划将建成400多台雷达组成大科学装置 , 探测距离达1.5亿公里 , 领先全球探测雷达领域保持在50年优势 。
据统计 , 目前已经发现2000多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 其中直径超过1公里的高达到850多颗 。

人类无时无刻不受小行星的威胁 , 因此 , 人类只有通过地面高分辨雷达实现对小行星的跟踪 , 判断小行星的运动轨迹 , 在特定的时间对其干预(干预方式:炸毁或者改变轨道等方式) 。
中国复眼会不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干扰?
据欧洲航天局2021年底统计 , 目前在地球轨道上 , 拥有大量的太空垃圾碎片 , 尺寸大于10厘米的在轨太空垃圾数量为3.65万件 , 1至10厘米尺寸的物体有100万件 , 1毫米至1厘米尺寸的物体有3.3亿件 。

中国复眼作为我国先进的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 , 其主要目的探测近地的小行星 , 然而在地球同步轨道却拥有大量的人造卫星 , 是否这些人造卫星会对观测带来干扰 。
实际上 , 这些地球同步轨道的人造卫星和太空垃圾 , 并不会对观测有太大的影响 , 其主要由于其体积较小 , 干扰相对较小 。 比如我们熟悉的日光和月光 ,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给地面带来光和温度 。
不仅如此 , 我国的中国复眼还可以实现对近地失控的人造卫星的监督和跟踪 , 毕竟人类还是可能受到太空垃圾的威胁 。

在应对太空撞击方面 , 我国已经开始论证和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 目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导弹或者激光 , 在小行星距离地球还有一段距离时 , 主动对小行星发动轰击 , 通过改变其运行轨迹或者炸毁小行星 , 达到避免撞击地球 , 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
总结
【领先50年!“中国复眼”即将开机,首秀三维月面图 到底有多先进?】中国复眼作为我国又一国之重器 , 其存在的意义非常大 , 为未来人类应对小行星撞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 为中国科学家点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