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2022年12月7日9时15分 , 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成功将行云交通VDES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这标志着快舟运载火箭已初具型谱化格局 , 有力提升了低成本快速进入空间能力 。 此次任务是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第23次发射 。
行云交通VDES试验卫星成功入轨后 , 主要用于开展VDES载荷的技术验证 , 将为海事领域的水上应急、安全监管等提供保障 。 也为我国进一步引领相关协议的制定和规划的发布带来助力 , 不仅可以应用于民 , 还可以提升我国国际空间应用地位 。
【运载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据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工程总体研制单位——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三江)介绍 , 作为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家族新型“重量级成员” , 快舟十一号采用了全新动力设计 , 全箭进行了轻量化设计 , 较之前型号运载能力提升五倍 ,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快舟十一号全长25米 , 起飞重量78吨 , 箭体直径2.2米 , 拥有1吨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和1.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
从外观上看 , 快舟十一号主要由三部分串联组成 , 分别为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 一级发动机主要提供全箭的起飞推力 , 其推力最大可达180吨级 。 升空后 , 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依次工作 , 其重要特点是重量需尽量轻便 , 让箭上卫星能够搭载更重的载荷 。
值得一提的是 , 为了提升火箭的载荷比(发射载荷质量与火箭起飞质量之比) , 设计团队在箭体重量上费尽心思 , 做到每“克”必争 。
经过结构优化、材料筛选和实物验证 , 最终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对箭体主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 , 复合材料占比从80%提高到了94% , 极大减轻了箭体的重量 。 同时 , 项目团队尽可能摸清火箭设计偏差量 , 探明火箭设计余量 , 能减则减 , 使火箭载荷比有了大幅提升 。
最终 , 使快舟十一号具有“移动测试对接、移动发射、移动云测控”等特点 , 具备快速发射能力 , 能够适应多样化发射任务 。 (文中图片均由航天三江提供)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推荐阅读
- 有心计之人,应当经常地运用逆向思维,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 锁定攻击目标!一只腱龙成为恐爪龙的首选!
- 朱雀二号!全球首枚准备发射的甲烷火箭:中国版SpaceX正在起飞
- 宇宙的尴尬: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 这才是核心科技!快舟十一号升空,火箭发射如同洲际导弹
- 男子低价买下一座“火山口”,实际是个陨石坑,家族成亿万富翁!
- 家用吸氢机和氢氧机有什么区别?
- 宇航服,真正的“科技”与“狠活”!
-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落点精度在2千米以上,精准控制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