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圣诞节临近 , 又到了被牛本山支配的季节 。 虽然从花蝴蝶变成小品演员让人有点唏嘘 , 但人家的5个八度的音域还是很牛的 。 不过这个水准对蝙蝠来说 , 实在是洒洒水啦 。
高音蝙蝠蝙蝠们明明大部分都是毛茸茸的小可爱 , 但总饱受误解 , 历史上它们总跟黑暗 , 吸血鬼 , 疾病等cult片关键词绑定 , 想要解除这些误会也许只能靠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 , 毕竟随着教育的普及 , 人类会越来“迷信”科学了嘛 。
专注于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期刊PLOS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 蝙蝠使用位于喉部的不同结构来发出回声定位的高频呼叫和低频社交呼叫 , 通过一些高端操作 , 蝙蝠可以使之更具音乐性 , 其中用于发出低音调的结构与死亡金属歌手在黑嗓唱腔中使用的方法类似 。
【蝙蝠有多硬核?发声技巧堪比重金属歌手,音域远超人类】
像大马蹄蝠和大棕蝠这样可以靠回声定位的蝙蝠具有 7 个八度音阶的极大音域 , 而大多数哺乳动物 , 包括咱们只有3到4个八度音阶 , 这还得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 普通人也就1-2个八度 。
蝙蝠的回声定位呼叫和社交呼叫在 1 到 120 kHz的范围内 , 这在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
黑嗓硬核歌手蝙蝠肯定是不会总靠着高频的回声定位互相交流 , 它们也会有低频社交叫声 , 就是和其他蝙蝠好好说话 。 而南丹麦大学的 一个团队就试图了解不同的发声结构如何让蝙蝠发出如此广泛的叫声 。
他们监测了五只成年水鼠耳蝠中的喉部 , 并以每秒250000帧的速度拍摄它们 , 同时用空气模拟发声 。 然后使用机器学习来重建被喉咙中其他结构隐藏的声膜的运动 。
蝙蝠要产生高频回声定位呼叫 , 需要气压在 10 到70 kHz之间的频率下在声膜中产生自持振动 。 相比之下 , 位于声带正上方的室带 , 就是俗称的“假声带” , 会以 1 到3 kHz的频率振动 。 这意味着“假声带”很可能会参与蝙蝠的低频社交呼叫中 。
之所以叫“假声带” , 就是因为平时日常生活中 , 几乎用不到这个部分 。 不过比如死亡金属歌手的黑嗓或者是蒙古歌手的呼麦都会用到 。 而蝙蝠为了扩展它们有限的低声部范围 , 就会用假声带发出叫声 。
这项研究是第一个直接观察蝙蝠声音结构中能够产生回声定位和社交呼叫的自持振动的研究 , 也是化解人类对蝙蝠偏见的一块小拼图 。
推荐阅读
- 生吞兔子,猎杀海狗,携带超级细菌的猎手海鸥,竟是拜人类所赐
- 真实存在于现实,传说中的6大奇异生物标本,真相却让人哭笑不得
- 从月球回来后,兔子变得神秘多了
- 千年难得一遇的诡异生物,从神话变成现实?一个比一个传奇
- 我们不能没有狼,因为它们让我们感觉到了威胁,让我们有了竞争
- 女子撞见老公“血脉压制”式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