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和和睦睦 , 孩子也一个又一个地安全降生 。
除了安抚后院女人 , 衮代还一手操办了府里的财政、人员管理 , 乃至将士们的安排 。
1593年时 , 以叶赫部为首的海西四部 , 结合蒙古其他部落 , 组成九部落联军 , 攻打努尔哈赤 , 共同征讨建州 。 从兵力上来看 , 努尔哈赤的人马 , 完全比不上九部落联军 。
所有人都以为 , 这是一场必输局 。
出征时 , 努尔哈赤想让衮代在家看护孩子们 , 可衮代却坚持陪同 , 不是为了生死相随 , 而是要帮着努尔哈赤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
衮代知道 , 这一战会是一场恶战 , 战争空隙时 , 定然有很多军务琐事要处理 , 如果她去了 , 努尔哈赤就能多休息一会 , 养精蓄锐等待再战 。
事实证明 , 衮代是努尔哈赤的最佳队友 。
有几次 , 探马来报联军驻地处有大动静 , 火星满天 , 可努尔哈赤正在熟睡 , 大臣和仆从们连他的营帐都不敢随便进 , 更不用说去叫醒他 。
唯有衮代一人 , 能直接冲进去说明情况 , 协助他迅速做出判断 。
这一战 , 努尔哈赤以少胜多 , 赢得漂亮 。
自此之后 , 努尔哈赤名声大振 , 渐渐有了不少愿意追随和归降的部落 。
可以说 , 在努尔哈赤从一穷二白到建立后金的过程中 , 衮代功不可没 。
---
只是 , 任何一个女人 , 都没办法用“功劳”来拴住男人的心 。
更不要说 , 这个男人还是妻妾成群的努尔哈赤 。
随着年龄增大 , 衮代开始失去了丈夫的宠爱 。
因为女人很多 , 努尔哈赤的选择也很多 , 这个时候 ,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也接连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他开始厌弃了妻子 , 两人的感情也日渐疏远 。
1620年 , 衮代突然去世了 。
她的死因成谜 。
历史上主要有以下2种记载:
- 第一种记载是说她因获罪被处死 。
不过 , 她到底犯了什么罪 , 并没有被详细记载 。
- 第二种记载是说她被自己的亲儿子杀害了 。
以上这2本书 , 都是正史的记载 。
此后 , 有关衮代的死因 , 又演变了很多种其他的说法 , 不过其他说法都是依托上述2种记载演变而来 。
我想 , 衮代最后的时光 , 应该过得很简单 。
上述2本书都提到了她“获罪”这件事 , 只是杀她的人有所不同而已 。
要么 , 要她性命的是相伴几十年的丈夫努尔哈赤;
要么 , 要她性命的是养育几十年的亲生儿子莽古尔泰 。
无论哪种说法是真的 , 都难言她的悲剧命运 。
----
如果 , 事情只发展到这里 , 或许 , 我们只能说衮代被辜负了 , 远远达不到“入土不能安”的程度 。
但衮代死后 , 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 她的儿女们的境遇更加悲惨 。
努尔哈赤去世后 , 四贝勒皇太极成了下一任大汗 。
继位后不久 , 他就拿莽古尔泰三兄妹开刀了 。
第一个受到攻击的是莽古尔泰 。
1631年 , 皇太极作为统帅 , 开始了大凌河决战 , 他准备和明廷的祖大寿决一死战 。 随同皇太极一起作战的 , 还有莽古尔泰和德格类 。
按照原定作战计划 , 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带领正蓝旗军队 , 把守住南面即可 。
可谁知道 , 明廷调整了作战计划 , 他们在所难免遇到了大股明军 。
光靠正蓝旗的兵力根本不够 , 莽古尔泰拼死抵抗 , 侥幸把一场必输局扳了回来 。
正蓝旗的军队 , 也因此损失惨重 。
按照惯例 , 莽古尔泰马上向皇太极报告 , 希望得到军队和武器的援助 。
可皇太极却倒打一耙 , 非但不给补给 , 还把一切罪过都怪到莽古尔泰的头上 , 称他领兵不利 。
言语之中 , 皇太极还特意讽刺莽古尔泰 , 当年杀母邀宠 , 最后落得一场空 。
急怒之下 , 莽古尔泰直接拔刀相向 。
这一刀没有真的砍下去 , 但御前拔刀已经是大罪 。 皇太极就趁机夺取他的爵位 , 削减他的兵权 。
这就是著名的“御前露刃”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