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运的安排下 , 这四个年轻人 , 一对虽然没有结婚 , 但已经是事实上的夫妻 , 一对虽然感情上有点疙疙瘩瘩 , 但毕竟是多年的恋人 。 各自都以自己的情趣生活着 。 倒也相安无事 。
1982年 , 叶志康与何晓梅按政策相继回宁顶替 。 三位当年的“难友” , 又重新欢聚一堂 。 按理 , 叶志康和何晓梅已经回城 , 职业稳定 , 理应赶快结婚 。 可不!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 。
一天 , 丁伯年约何晓梅密谈 , 向她诉说了当年之所以没有回信的原因和心情 。 这使何晓梅很快陷入了感情的迷津 。 她感到了丁伯年此举意图十分明确 , 是想与她建立恋爱关系 。 但是 , 她与叶志康事实上已经同居了五年 , 这个情况丁伯年并不知道 , 从良心上讲 , 她无理抛弃叶志康 , 从道德上讲 , 她无法与丁伯年结合 。
何晓梅整整犹豫了一年 。 最后 , 她狠狠心跟叶志康正式结婚了 。 何晓梅的这个扶择 , 打破了丁伯年的非分之想 。 第二年 , 他也和程丽匆匆地办了婚事 。
人们都说 , 人到了而立之年 , 婚姻趋向稳定 , 事业上蓬勃向上 , 其实不然 , 这两对夫妻 , 由于历史的缘故 , 恋爱谈得早 , 婚事办得晚 , 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 出现了种种微妙的局面 。 婚后 , 他们闲得无聊 , 来往甚密 。 遇到节假日 , 近则游苏州 , 远则爬黄山 。 叶志康与程丽英越谈越投机 , 丁伯年与何晓梅越来越亲密 。 这两对男女在嘻嘻哈哈声中度过了四个春秋 。
到了1987年 ,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 也吹进了叶志康的心坎里 。 在他老父的建议下 , 留职停薪 , 办起了“爱心”水果摊 。 为这事 , 何晓梅不知与他争吵了多少回 。 她不主张丈夫去干这种冒险的事情 。 插队落户吃了多少的苦 , 好不容易有了个安稳的家 , 万一将来政策有变化 , 她可受不了折腾 。
叶志康可是个想干啥就干啥的人 。 水果摊不仅办起来了 , 而且生意越来越兴旺 , 不到半年 , 发展成了有十多平方米的水果门市部 。 他想让妻子退职 , 当门市部的售货员 , 自己可以一心采办货源、但当叶志康把自己的这套设想告诉妻子时 , 她火了:“你就不能安稳点啊!万一将来政策变了 , 你让女儿莉莉喝西北风去呀!”叶志康见她断然拒绝 , 也发火了:“不干算了 , 啰嗦什么!你怕我找不到人?!“
小两口正在争论不休 , 丁伯年夫妇抱着女儿倩倩来玩了 。 真人面前不说假 , 叶志康将争吵的原委向老同学数落了一番 。 丁伯年听后 , 笑着劝道:“既然晓梅有顾虑 , 你就不必勉强她嘛!”
程丽瑛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她认为 , 作为妻子有责任帮助丈夫发财 , “夫闯女财”嘛 , 丈夫去闯、妻子理财 , 这是改革年代她对“夫唱妇随”的新解 。 何况个体经营 , 长途贩运 , 都是国家政策允许的 , 何乐而不为 。 她真诚地劝晓梅说:“外面都在说要发财趁现在 , 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我们想富都没门路 , 你还搭什么架子!”
说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程丽璞的话音刚落 , 叶志康突然问丁伯年:“丽瑛每月工资多少?”
“百来块钱!怎么……”丁伯年感到问得有点蹊跷 。
“你能让她到我们门市部帮忙吗?工资翻二倍 。 ”
“好呀!你说话算数!”没等丁伯年反应过来 , 程丽瑛已抢先答应了 。
碍于老同学的情面 , 丁伯年也不好反对没多久 , 程丽英真的成了门市部的营业员了 。
转眼到了水果旺季 , 叶志康在山东忙得不亦乐乎 。 他既要采购货源 , 又要租借车辆 , 一人难顾两头 , 立即一个电报拍回南京 , 希望丁伯年放程丽瑛赴山东助他一臂之力 。 丁伯年感到此事有点辣手 , 迟迟不予答复 。 五天之后 , 第二份加急电报又到了 。
这下 , 何晓梅有点着急了 , 烂水果就是烂钞票呀 , 她跑去对丁伯年说:“你就让丽瑛去吧!倩倩我来带领 。 ”
程丽瑛一到山东 , 施展出了她的外交才能 , 只花了三天时间 , 就租到了两辆大汽车 。 第四天 , 叶志康和程丽瑛就押着满满两车水果 , 向南京进发了 。 四天时间虽然短暂 , 但程丽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善于外交的泼辣劲儿 , 使叶志康对这个俏丽女人产生了遐想:她如果是自己的妻子 , 该是一个多么好的一个帮手呀!门市部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 一种把邀想变为现实的愿望 , 强烈地冲击着他 。 当然 , 他也想到了丁伯年和何晓梅 , 但他感到关键在于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