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明:从“杞县叶婷事件”论如何应对社会热点( 三 )


政府的通报往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不论您信不信 , 反正我就这么说了!” , 这种生硬的语言和只言片语的表述方式在政府很多文件里十分普遍 , 这种生硬的回应给人的感觉是在以权压人 , 而不是以德服人 , 让人感觉很不爽!
三、没有充分的发挥好媒体的作用: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 , 但是 , 这种重视往往只是“说好话” , 对监督性的报道往往是压制的 , 时间一长 , 好像媒体只是“说好话” , 对媒体报道的真相的功能忘记了!
其实 , 媒体最核心的问题是客观、公证、及时的报道 , 这才是媒体的本质特征 , 当遇到这种社会热点问题 , 政府要敢于快速发声 , 要敢于借用媒体发声 , 让“官媒”以事实为依据 , 客观全面的报道 , 这很简单 。 例如 , 此时如果杞县人民政府邀请《大河报》、河南电视台、开封日报等地方媒体及时介入 , 深入调查 , 客观报道 , 那么风向很快就会扭转 。 这场舆论风波绝不会闹得这么大!
其实 , 这类事情很多 , 例如2003年阜阳市出现因为食用毒奶粉导致100多名大头娃娃 , 在媒体的跟踪报道下 , 阜阳市政府刻意掩盖事实 , 发布的信息只言片语 , 最终掀起舆论狂潮 , 事实上阜阳是这次大头娃娃事件的受害之地 , 正是由于没有妥善应对媒体报道 , 导致将问题聚焦在阜阳到底有多少“大头婴儿”问题上 , 于是“大头婴儿”成为阜阳的标签 。
如果 , 当时阜阳市有关部门积极应对 , 积极配合媒体调查大头婴儿数量 , 如实公开数据 , 以受害者的身份将舆论引导在追究毒奶粉制造之地 , 追究造假售假违法责任 , 那么阜阳就不会成为“大头娃娃事件”舆论的众矢之的 , 也就不会成为这件事的责任方 。 再如 , 年初发生的“徐州铁链女事件” , 将事件推向舆论高潮不仅仅是“铁链女”悲惨的命运 , 更多还是政府反反复复出具相互抵触的六份“答复意见”挑逗起全国人民对“铁链女”真相的追求 。 这种挤牙膏式 , 相互否定的“答复意见”是应对社会热点为最愚蠢的方式 , 还不如不回答 , 装聋作哑其实也是降低社会热点比较笨的办法之一 , 但是起码比反反复复打脸强的多 。
拿政府的权力挑战整个社会力量 , 最终不仅失败而且还严重透支的是社会的公信力 。
当下 , 中国社会矛盾比较尖锐 , 很容易激化矛盾 , 如何面对社会热点问题 , 考验着地方政府应变能力和执政能力 。
该如何面对这问题?很简单 , 一是弯下腰来——学会与社会交流;二是让事实说话 , 谣言止于真相;三是敢于和善于借用媒体 , 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 。
我相信“杞县叶婷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 这确实考验着各级政府应对社会热点的能力 。
作者:王法明 , 安徽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院毕业 , 知名媒体人 , 擅长社会时评 , 中国青少年作家会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