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让爱因斯坦质疑世界的真实性,无数学者相信平行宇宙存在( 五 )


薛定谔身后藏得那只不死不活的猫原本就是为了声援爱因斯坦 , 反驳哥本哈根诠释所举的一个他自认为荒诞至极的例子 。
把一只猫 , 一瓶毒药 , 和一个放射性原子关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 。 放射性原子如果衰变 , 就会触发机关 , 毒药玻璃瓶被砸碎 , 释放出有毒气体 , 将猫毒死 。

相反 , 如果放射性原子不衰变 , 猫则安然无恙 。
薛定谔的猫高明之处就在于 , 把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巧妙的绑定在了一起 。
原子衰变是属于微观世界吧 。 按照玻尔的理论 , 打开箱子之前 , 原子是的处于「衰变」和「没衰变」的叠加态的 , 那是不是意味着猫也处于「死」和「没死」的叠加态呢?
在我们打开箱子的一瞬间才坍缩成一只死猫或者活猫?再往深了说 , 猫的死活取决于观测者的意识?

薛定谔肯定没有想到 , 当初自己提出的这个用来反驳哥本哈根学说、自认为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思想实验 , 却被后世不少人误认为是“概率诠释”的一个经典论点 。
不仅如此 , 这只猫还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大辩论 。

相传爱因斯坦和玻尔有一次在月光下讨论量子力学 , 爱因斯坦调侃态玻尔说:我们看月亮时 , 月亮在天上;我们不看月亮时 , 月亮就跑到了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 。
爱因斯坦的这句调侃和500多年前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一句名言如出一辙:你未看此花时 ,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

大主教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也说过“存在即是被感知” 。 过去 , 科学家们只把这当成哲学上的唯心梦呓 , 科学研究的应该是 “可实证”的现实世界 。
可如今 , 薛定谔的猫似乎在说 , 宇宙的样貌取决于观测者的意志 , 难道我们竟然处于一个唯心的世界里?

20世纪50年代 ,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甚至提出了另一个革命性的观点 , 他认为之所以会遇到“薛定谔的猫”这种悖论 , 那是因为在观测的一瞬间 , 我们的宇宙分裂成了许多个 , 在某些宇宙里面猫死了 , 某些宇宙里面猫还活着 。
平行宇宙、量子力学 , 这再往下说 , 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我们有机会在展开吧 。

回到爱因斯坦与玻尔的相爱相杀 。 1935年 , 在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中屡屡败下阵来的爱因斯坦 , 拉上了自己的两位同事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 , 合著了一篇论文 , 提出了EPR 悖论 。

E、P、R这三个英文字母分别是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姓氏的首字母 , 而EPR 悖论就是那只量子力学中大名鼎鼎的把爱因斯坦逼疯的幽灵 。
让爱因斯坦发疯的幽灵
EPR 悖论的中心思想是这样的:假设有一个不稳定的大粒子衰变成了A、B两个小粒子 , 那么A、B的自旋的方向将是相反的 。
A如果向上 , B就一定向下 , 以此来保证两个粒子的总自旋为零 。 因为是由一个母粒子分裂而来的 , A、B两个粒子的命运将紧密相连 , 牵一发则动全身 。

现在我们将A和B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 , 比如A在地球上 , B在月球上 。
按照玻尔等人对量子力学的解释 , 每个粒子的自旋方向在观测之前是不确定的 , 一半概率向上 , 一半概率向下 。
但如果地球上的粒子A被观测后发现 , 其自旋是向下的 , 那么月球上的粒子B必定会向上自旋 。
换句话说 , 地球上的A未测量时 , 月球上的B只有一半概率向上 , 但地球上的A一旦被测量 , 月球上B的状态就确定了 。

月球上B的状态似乎是瞬时的被地球上A所控制的 , 而且这种控制行为是以超光速的方式发生的 。 但根据相对论 , “超光速”行为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
别说超光速了 , 接近光速都会导致时空扭曲 。 爱因斯坦将A控制B的行为比喻成“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
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理论创造出了这个不可能存在的“幽灵” , 由此可见用此理论来描述真实的世界是不完备的 , 需要引入一个量子体系之外的新的参数 , 爱因斯坦将其称为“隐参数” , 毫不夸张的说 ,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都在寻找这个隐参数 。

薛定谔看了爱因斯坦等三位大神提出的EPR 悖论 , 拍手称奇 , 顺便给A、B两个粒子起了一个非常性感的名字:量子纠缠 。
是量子纠缠错了 , 还是相对论错了 , 这在爱因斯坦哪儿甚至都算不上一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