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25岁女孩求助:“谁出40万救父亲就嫁谁”,如今怎样了?( 二 )



而这次 , 她选择回到了一所卫校学习 , 为的就是将来毕业后能够从事“治病救人”一类的工作 , 也为社会上万千个像她这种家庭经历的人 , 做出自己的贡献 。
可以说 , 冯双双是“不幸”的 , 但同时 , 她又是“幸运”的 , 因为像她这种普通家庭因为没钱耽误治病的何其之多 。
所幸的是 ,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国家在近年来也是大力扩大医疗资源 , 并且建立农村合作医疗 , 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遇到疾病后 , 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

这跟过去比起来 , 也是一大进步 。
早年间 , 农村地区流传着“小病不用看 , 大病也不看”的说法 , 一来 , 农村人吃苦惯了 , 小病小灾一般都自己扛 , 舍不得花钱看病;二来 , 大病来了 , 也压根出不起钱 , 只好眼巴巴“等死”了 。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 而是相当一段时间内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现状 。 这些人忙了一辈子 , 吃苦受罪 , 到头来 , 仍然看不起病 , 养不起老 , 这不能不说是社会重大民生问题 。

但我们也要看到 , 尽管现如今农民看病的困难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 但遇到一些重大的疾病 , 老百姓还是很难掏出这笔关键的“救命钱” 。
那么怎么办?自然也就会发生诸如冯双双这种“做法” , 而事实证明 , 这种做法也相当行之有效 , 经过媒体传播后 , 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总能得到解决 。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 。
冯父这种事情 , 在我国不在少数 , 但不能每次都让大众被逼着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一套来依靠公众的“社会资源” 。

更一步说 , 这也是在消耗我国人民的“善良”本性 。
所以 , 面对这种局面 , 国家应该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 加大医疗资源投资 , 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 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主体作用 , 老百姓才能迎来更好的生活 。
【2年前,25岁女孩求助:“谁出40万救父亲就嫁谁”,如今怎样了?】否则 , 以后像冯双双这种事件还会上演 , 只不过能不能像她这么幸运?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