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鸡毛”和“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

洱海|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鸡毛”和“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

文章图片

洱海|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鸡毛”和“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

文章图片

洱海|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鸡毛”和“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

文章图片



【洱海|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鸡毛”和“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是否有和熟人一起旅游的经历 , 旅游回来过后你们之间的关系还好吗?相信 , 许多人对于本篇文章的标题都有些疑惑 , 为什么不能和熟人一起去旅游?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 相信看完这个例子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说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了 。
之前小金就做好了计划要与家人和相熟的邻居开启五天的自驾游 , 在旅游开始之前 , 小金对此次出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
毕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能够旅游放松 , 是一个排解压力 , 迅速恢复状态的有效方法 。 但是 , 五天的旅游结束后 , 小金看起来却不太精神 , 甚至看起来有些疲惫 。


原来这五天的旅行并不顺利 , 当说起这五天的经历时 , 小金甚至是一脸嫌弃 , 开始抱怨 。
在整个旅行的过程当中 , 大家因为想法、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 总是在行动上达不成一致 , 导致所有人这一趟下来都格外的疲惫 , 也并不愉快 , 像小金所说的那样 , 如果能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 他肯定不会选择和家人、邻居一起去旅游 。
在旅游的这几天当中 , 邻居A每天早晨都无法按时到达集合地 , 最过分的时候甚至会迟到一个小时 , 所有人都在集合地等他 , 导致大家的行程被延误 , 好几个地方的特色美食 , 大家都没有来得及吃 , 景色也没有来得及欣赏 , 只顾着着急的赶路了 。

而邻居B的消费观念与其他人相差过大 , 在别人大方消费的时候 , 她总是会冒出几句酸言冷语 , 不是嘲讽别人 , 就是干涉他人的消费 。
若是遇到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 , 她就会不管不顾地上前砍价、购买 , 全然不顾大家的时间以及已经安排好了行程 , 这使得大家在购物的过程当中都不是很愉快 。
这五天的行程结束之后 , 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 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亲密 , 甚至会特意避开和彼此交流 。
在这次旅行之前 , 小金的家人与这几户邻居之间的关系好 , 虽然平日里都是各忙各的 , 但是在节假日休息的时候 , 总是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 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密又和谐 。

正因如此 , 所有人都低估了邻里关系之间的脆弱性 , 或者说是人际交往之间的脆弱性 , 没有人正确地认识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 , 必须树立明确的边界意识 , 必须掌握好交往的尺度 。 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 , 接地气的“鸡毛”和高大上的“哲学”永远走不到一起 。
朋友是一个统称 , 在朋友之间实际上也有详细的分类 , 例如一起吃饭的朋友、一起运动的朋友、一起打球的朋友、一起工作的朋友等等 , 有些朋友适合一起出门旅行 , 而有些朋友只适合吃吃饭、聊聊天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十全十美的 , 而每个人也并非百分之一百完美无缺 , 因此 , 朋友也总有不合你心意的时候 , 因此你会对朋友产生失望感 。

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朋友都有符合自己主观意识的期待 , 越是关系亲密的人 , 这种期待越高 。
人们总是希望那些与自己来往亲密的人能够完全符合自己对于朋友的需求 , 希望他们无论是在言行举止方面 , 还是在与自己交往的过程当中 , 都能够和自己想象当中一模一样 。
但是现实是十分残酷的 , 这样的希望只是个体的主观期待 , 并非客观的实际情况 ,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有些缺点 , 并且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个体 , 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要求 。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叫做认知不协调的专有名词 , 专指个体对于某些事物的期待和认知与事物本身并不相符 。
著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经指出:“当个体内心当中出现这种认知不协调 , 就会开始下意识地减少 , 或是避开这种不协调的存在 , 以追求内心当中的平衡 。 ”
这也是小金一家在旅行之后 , 逐渐与邻居之间变得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