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跳蚤效应”:敢于打破界限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心理学的“跳蚤效应”:敢于打破界限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文章图片


心理学的“跳蚤效应”:敢于打破界限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文章图片


心理学的“跳蚤效应”:敢于打破界限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文章图片


生物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 。 他们将一只跳蚤放入一个玻璃杯中 , 跳蚤很轻易地就跳了出来 。
之后生物学家们给杯子加了一个盖子 。 跳蚤每次跳起 , 就会碰到盖子 。 久而久之 , 跳蚤开始不断的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 , 一点点远离了杯盖 。
过了一段时间 , 当生物学们把杯盖拿下来 , 跳蚤再也跳不出来了 。
因为杯盖给跳蚤的跳跃设了限制 , 所以时间久了 , 它的跳跃能力也逐步减弱 。
其实这个道理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 。 当我们给自己的能力限定了一个高度 , 那么我们的能力将被限定在有限的高度里 , 很难突破自我“防线” 。
拥有无限未来的人 , 从来不给自己设限 。 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未来无限可期 。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大的成就 , 不是取决于世俗的量器 , 而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

【心理学的“跳蚤效应”:敢于打破界限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一、敢梦才敢闯
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 , 它们无法打动人心”只有真正让你期盼的 , 才能够让你充满动力、拥有斗志 。
美国某个小学的作文课上 , 老师给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 。
其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兴奋地写下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拥有一座华丽的庄园 。 四处绿树成荫 。 里面由无数的小木屋组成 。 可以给游人参观、居住 。
可是当这个小朋友把作文交上去的时候 , 老师却要求他重写 。 老师觉得 , 小朋友学习成绩很差 , 这样的志愿对他而言只是空想 , 根本不可能实现 。
小朋友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志愿 , 所以宁可得到0分也不重写 。
三年后 , 这位老师带领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 。 欣赏着舒适又美丽的景致 。 这时候过来一个中年人 , 说是他的学生 。 原来这个中年人就是当初写作文的小朋友 。
老师忽然羞愧不已 。 这三十多年来 , 老师因为自己没有勇气做梦 , 所以扼杀了很多学生的梦想 。 而能够保留自己梦想 , 并且勇敢追寻的人 , 才真正有机会实现梦想 。
一个不敢“做梦”的人 , 就永远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
因为敢想才会敢做 。 一个连做梦都不敢去的地方 , 上帝都不会为你开辟道路 。

前不久胡歌给上海戏剧学院21级做了分享 。 他说这里是培养艺术家的地方 , 而不是培养偶像和明星的地方 。
正是因为胡歌没有止步于明星和偶像的光环 , 所以才不断的打磨演技 , 最后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
你的梦想和目标决定了你脚下的路 。 人只有不停地“做梦” , 并且不放弃努力 , 梦想才更有机会成真 。

二、没有突破不了的记录 , 只有不敢突破记录的人
班尼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英里跑4分钟大关的人 。 而在他突破这个记录之前 , 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是人类身体的极限 , 不可能被突破 。
可是当班尼斯特用3分59.4秒跑完了一英里 , 突破了记录之后 。 这个记录不断的被刷新 。
当我们不再被一个想法所限制 , 反而更容易创造无限可能 。
摩托罗拉公司在1981年设下了一个目标 , 希望能够将产品不合格率降低90% 。 员工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可是企业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 , 负责去世界各地考察优质制造商的经营模式和生产理念 。 最后摩托罗拉真的将产品不合格率降低了90% 。
之后摩托罗拉公司还是不满意 , 又开设了一个新目标 , 要将所生的电话合格率要达到99.997% 。 1988年 , 66家公司竞争美国国家质量奖 , 摩托罗拉以绝对优势轻松夺冠 。
孔子说:君子不器 。 就是让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能力陷入限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 。 而是让自己有勇气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 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

三、不给人生设限 , 才能拥有多彩的人生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四十岁了 , 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 也有人说“我都三十岁了 , 没有办法读书学习了 , 怎么能考上公务员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