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新冠?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新冠?


文章图片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新冠?


文章图片


「三年的新冠大流行 , 为我们系统观察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时的性别差异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 」

撰文 | Catherine Offord
编译 | XZ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新冠?】全球新冠大流行到现在已持续近三年 , 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 , 男女之间对抗病毒的差异也逐渐清晰 。 早在 2020 年 2 月 , 也就是新冠大流行暴发的初期 , 研究人员就观察到 , 尽管男性和女性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相接近 , 但男性似乎更有可能死于这种疾病 。
随着新冠病毒病的病例不断增长 , 这种差异性的证据也不断显现 。 根据非洲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APHRC)的数据显示 , 尽管世界各国对于新冠疫情的统计数据差异很大 , 但从整体来看 , 男性患者住院的可能性比女性患者高 20% 左右 , 并且一旦住院 , 男性更有可能需要重症监护 , 甚至可能死亡 。
「性别不同导致免疫功能差异化」这个议题之前并不受人关注 , 但在过去几年里 , 这一观念已经在研究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 例如 , 对 2003 年 SARS 和 2013-2014 年 MERS 暴发数据的分析表明 , 男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女性 。 然而另一方面 , 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则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 这些疾病被认为是由抗病毒免疫途径的过度激活引起的 , 因此 , 免疫激活也就像硬币一样存在两面性 , 有好也有坏 。
二十多年来 , 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生物学家 Sabra Klein 一直在研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 并表示新冠疫情正在帮助我们揭示传染病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 即 , 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对女性和男性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 前者具有两条 X 染色体 , 而后者具有一条 X 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 , 这些差异的体现可能均需要从生物学角度来探索 。
免疫反应中的性别差异

早期 , 研究人员在研究哺乳动物免疫系统时 , 发现雌性面对病毒感染时产生的免疫反应往往高于雄性 , 这种差异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尤为明显 。
德国汉堡 Heinrich Pette 研究所的免疫学家 Marcus Altfeld 的团队长期专注于研究 toll 样受体 7(TLR7) 。 这是一种能识别并结合病毒单链 RNA 的蛋白质 , 也是病毒入侵细胞的早期预警信号 。 早在 2009 年 , 当时还在哈佛医学院的 Altfeld 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 , 当面对少量艾滋病毒 RNA 的刺激时 , 女性中携带 TLR7 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产生的干扰素明显多于男性;此外 , 与男性相比 , 女性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对 I 型干扰素(一种由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信号也更加敏感 。
不仅如此 , 近几年研究还发现 , 适应性免疫也存在这种差异 。 例如 ,Klein 用流感疫苗实验研究小鼠对免疫刺激的反应 , 发现雌鼠往往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反应 。 同时 , 也有多项研究发现 , 女性(包括儿童和成人)的辅助性 T 细胞数量高于男性 , 这种细胞能够促进大量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激活 。
Tips:先天免疫反应 , 是指机体对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的一种无选择性的排斥、清除功能 。
适应性免疫 , 又称特异性免疫 , 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 , 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 。
女性免疫反应更强 , 可能有助于对抗体内的病毒数量 , 例如在艾滋病毒感染后的头几年 , 女性的病毒载量往往比男性低得多 。 此外 , 接种流感、黄热病、登革热等其它病毒疫苗后 , 女性似乎比男性产生了更好的保护性抗体反应 。 但是 , 从健康角度来看 , 事情还有另一面:这种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使女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
面对新冠病毒时的免疫性别差异
在过去的一年中 , 许多医学研究报告称 , 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死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病 。 尽管各国的疾病统计数据有很大差异 , 但从生物学角度看 , 出现这种免疫差异似乎也是合理的 。
下面就一起来看下 , 在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时 , 男女之间的免疫差异性体现在哪里 。
病毒入侵


图源:Scott Leighton
新冠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膜蛋白 ACE2 和 TMPRSS2 结合 , 从而进入人体细胞 。 这两种膜蛋白在男女中的表达有所差异 , 其中 ACE2 的表达可能被雌激素下调 , 而 TMPRSS2 却能被雄激素上调 , 这种调控结果可能会导致男性存在更大的感染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