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章图片

黄埭|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文图/应志刚

家在苏州 , 如何度冬?
天气晴好的辰光 , 孵太阳 , 逛园林 , 是常态 。
和老朋友们约着去老街走一走 , 慢笃笃地从街头逛到街尾 , 感受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味 。
也是一种闲情 。

苏州有很多老街 , 逛一次逛不够 , 年年都想去 。
比如黄埭老街 。



老早以前 , 老街上店铺林立 , 电影院、打铁铺、油漆店、新华书店、茶馆、饭店 , 应有尽有 。

穿镇而过的市河上 , 舟楫云集 , 八方商贾过往 , 是苏州西北部最热闹的街道 。



老街上的民居临河而建 , 多为清朝和民国建筑 , 粉墙黛瓦、面街枕河 , 石埠错落有致、水色清澈 , 河上原有13座古桥联系两岸交通 , 勾勒出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 。



老街的烟火气 , 是从清早氤氲开的 。

天刚蒙蒙亮 , 一排排店铺相继开了门 , 烧壶茶的功夫 , 阳光从明瓦天棚斜射进店铺 , 温暖、舒适 。

包子铺前老早就有人围着 , 掀开蒸屉的盖 , 水汽袅绕 , 白白胖胖的包子鲜香气四溢 。
第一笼包子最好吃 , 不知道这是什么生活哲学 。
反正老街上的人喜欢喝茶馆里的第一炉水 , 吃面馆里的第一锅面 , 抢烧饼店第一根炸出的油条 , 颇有些“讨彩头”的意味 。


老街上铺的青石板有些年份了 , 走几步 , 便有几块嘎吱作响 。

青色的墙 , 青色的屋檐 , 青色的瓦 , 青色的路 , 像是氤氲着一个青色的梦 。
在这样一个青色的梦里 , 还能见到睽违已久的老街坊、老板凳、老石桌、老石井 。
晴日里 , 老人带着孙辈 , 三五人凑在一起 , 孵着太阳 , 说着家长里短 。


偶尔有拍写真的年轻姑娘穿着汉服 , 打着油纸伞走过 , 老人们浑浊的眼睛会盯上很久 。

此时他们的心里 , 也许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穿着旗袍的曼妙身段 , 也许是念起了老早老早以前 , 曾让自己心动过的那个“阿娣” 。


黄埭人是骄傲的 , 因为黄埭人是经过世面的 。

这座因楚相春申君黄歇以水筑埭而得名的古镇 , 光拿出两样宝贝 , 就足以令文艺青年们为之尖叫 。
老街上有株活了800多年的古银杏 , 每到初冬时节 , 一派“纷纷坠叶飘香砌”的诗意景象 。
这时候去拍几张照片晒到朋友圈 , 是要被朋友们点赞点到手软的 。

老街西首的熙馀草堂也是要去逛逛的 , 这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香山帮活标本” , 是“黄埭书场”遗址 。
以前的说书人要想在苏州城立足 , 首先要到黄埭“轧轧苗头” 。
“说书跑码头 , 先过黄埭关” , 黄埭人青睐评弹 , 口味更是挑剔 , 从清同治年间至民国末年 , 老街上曾有叙园、畅园、万福园、三景园等九爿书场 。


被历史古老的风吹拂过 , 经过世面的黄埭人 , 总给人一种肚子里藏着风雅的感觉 。

那年我去黄埭老街寻访故友归来 , 天阴沉沉的似要下雪 , 一只猫踏过矮矮的屋顶 , 风很紧 , 几株瓦松倔强地挺立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