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阳澄湖大闸蟹|蟹券里的阳澄湖】
文章图片
每年中秋 , 阳澄湖大闸蟹都会成为紧俏货 , 然而市场上真正流通的 , 并非一只只膏肥体壮的大闸蟹 , 而是一张张蟹卡与蟹券 。
甚至买蟹卡蟹券的人数 , 早已超过买活蟹的人 。
而阳澄湖里并没有那么多大闸蟹 , 今年中秋早来 , 阳澄湖大闸蟹缺席 , 产自苏州、固城湖、大纵湖等地的大闸蟹成为餐桌上主力 。
超市中销售水产的工作人员表示 , 阳澄湖大闸蟹会如期而至 , 但要自己吃 , 不如买苏州螃蟹 , “价格低 , 味道没差别” 。
至于那些“活”在蟹券中的大闸蟹究竟来自阳澄湖还是苏州 , 谁也说不清楚 。
文:杨磊
券中的蟹望京soho的一间办公室内 , 刘悦喝了一口现磨咖啡 , 吐槽道 , “中秋又买了几张蟹卡 , 我看月饼要被大闸蟹取代了 。 ”
中秋时节 , 相关商品销售旺盛 , 除了传统的月饼 , 大闸蟹也成了主要的佳节礼品 , 尤其是阳澄湖的大闸蟹 , 更是亲朋好友走街串巷的体面礼物 。
虽然 , 今年是60年来最热的一年 , 高温、干旱以及中秋节提前 , 阳澄湖大闸蟹直到9月23日才上 。 但市面上阳澄湖大闸蟹依旧卖的火热 , 而这都要归功于蟹卡、蟹券 。
从地铁墙面的海报、到公交站附近的广告牌 , 电梯里的数字屏幕 , 色泽光鲜的大闸蟹无处不在 。
望京合生麒麟社B1层 , 物美超市生鲜区的承载柱上 , 贴着一幅显眼的海报 。
海报约一米宽长 , 蓝色打底 , 上方画着一只蒸熟了的大闸蟹 , 下方则是两个红色礼盒 。 礼盒上左侧是身着黑色西服的明星胡军 , 右边则是金色楷书字体的“阳澄湖大闸蟹” 。
礼盒根据大小不同 , 分为398型、698型、1288型等多款类型 , 最贵的是2288型 , 公4.0两 , 母3.5两 , 共5对 。
礼盒下方则是白色黑点的团购的二维码 。
除了线下超市外 , 各大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各式规格的阳澄湖大闸蟹蟹卡 , 宣传铺天盖地 。
个别平台的店家客服还承诺 , 蟹卡均无有效期 , 未使用一直有效 ,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后就可以进行兑换 。
购买蟹卡的刘悦也表示 , “都是买卡送礼 , 等送完礼 , 留下的再买螃蟹 , 基本都是11月吃 。 ”
中秋佳节 , 阳澄湖大闸蟹虽未上市 , 但蟹卡已经进入了旺市 。
麒麟社物美超市内 , 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售货员看着蟹卡海报 , 诚恳地说道 , “尽量买鲜活的大闸蟹吧 , 蟹卡里的蟹不是自己挑的 , 保证不了大小和鲜活度 。 ”
海鲜货架上 , 数百只大闸蟹被红条纹的棉绳绑住 , 整齐地排列在碎冰上 , 冰上的冷气透过螃蟹 , 夹杂着海鲜的腥渗入空气中 。
售货员时不时地走上前去 , 用手轻碰蟹身 , 大闸蟹眼睛随之移动 。
大闸蟹活力旺盛 , 但购买蟹卡的消费者依旧比购买活蟹的多 , 即便那些螃蟹只停留在卡片中 。
湖里的蟹阳澄湖大闸蟹闻名于江浙 , 而后闻名于中国 , 概因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经得起消费者考验 。
从空中俯瞰 , 阳澄湖轮廓呈佛手状 。 环湖周长166公里 , 面积118.93平方公里 , 是太湖平原上第三大湖 。
阳澄湖具有天然的气候和水质优势 , 适合大闸蟹脱壳生长外 。
除此之外 , 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功 , 还要归功于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 。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助推了当地养殖科学技术的进步 , 并采用的苗种品质优 , 规模化效应凸显 , 让阳澄湖大闸蟹立于行业龙头地位 。
虽然当下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 但是阳澄湖大闸蟹依旧需要经历多重考验 。
据悉 , 阳澄湖大闸蟹一生要经历18次蜕壳 , 18次蜕壳后的大闸蟹才能肉质满满 。
此外 ,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 一只阳澄湖大闸蟹必须是中华绒螯蟹 , 且在阳澄湖中连续饲养超过个月 , 公蟹重量大于125g , 母蟹重量大于100g 。
严格的养殖标准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 让阳澄湖大闸蟹成为稀缺品 。
今年9月23日 ,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上市 , 阳澄湖大闸蟹的湖区围网养殖与高标准池塘养殖预计总产量9400吨 , 比去年的10940吨少了1500多吨 。
按照该数据估算 , 9400吨阳澄湖大闸蟹如如果平分给全国人民 , 每4个人只能分一条蟹脚 。 这意味着 , 普通老百姓很难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
推荐阅读
- 深圳市|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城市排行榜出炉,有你的城市吗?
- 江苏苏州,一对老人光天化日当面偷菜,扬言:“我70多了,你报警吧!”
- 苏州|在苏州吴中,“桥”见甪直。古镇内水多桥多,被称为江南“桥都”
- 苏州|苏州金鸡湖附近,遛娃拍照好去处,不要门票还能遇见红色水杉林
- 无锡|来到江苏不能不错的城市,苏州看小桥流水,无锡看繁花唐韵
- 杭州|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 苏州|成都市区看银杏去哪看?好看又不要钱
- 大S经纪人喊话张兰:麻烦交代一下国籍和税务问题
- 江苏苏州,一男子种的菜经常被偷,由于损失不大,也就没有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