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犯罪学、或所谓的悬案、疑案 , 历来也是拥有一块坚实小众铁粉的市场 , 无论是走专家案件回忆录、或是搜奇型的悬案介绍 。 都有其可观之处 。 而这本《打开犯罪心理学大门》则比较像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导览型书籍 。 它有从专家角度介绍犯罪学的理论、也有旁及一些经典的犯罪案例 。 整体而言阅读门槛不高 , 有犯罪学基础的朋友甚至可以以这本做为简单回顾、或是作为奠基阅读量的著作 , 但如果期待从这本看到什么突破性的理论或是极尽玄奇的桥段 , 那可能会大失所望 。 如果是《犯罪学》的教科书 , 一开始一定会从什么是犯罪、什么是偏差行为等定义开始探讨 。 不过这本因为篇幅有限 , 第一章仅只是从罪刑法定主义角度切入 。 简单来说是不是犯罪─法律说了算这样 。 因为作者是日本大学的心理学博士 , 所以列举法条都是出自日本的法规 , 深度上也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带过 。 作为上手来说算是相当浅显 。
第一章除了介绍何谓犯罪外 , 也带到千古大哉问─人为什么犯罪 , 这也是占犯罪学很大比重的犯罪理论 , 不过这本就稍微带到几位大师的理论 , 像是费尔逊的日常生活理论、古典犯罪理论一脉的理性选择理论 , 或是连没读过犯罪学的也大概都听过的破窗理论 。 然后带到一些小知识 , 像是马丁?史柯西斯的《计程车司机》 , 进而影响到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学生约翰?欣克利的暗杀里根总统行为 。 上一章是在探讨犯罪的定义与成因 , 这章则集中在犯罪者身上 , 特别是其心灵世界 。 不过犯罪者也有很多类型 , 作者桐生正幸直接集中在特别超出常轨的大量杀人、连续杀人 , 可能是因为正常的杀人不外乎财、仇、色这几项 。 但连续杀人毕竟是异常 。 不过这本的调性就是不做深入介绍 , 所以接着就带到几件知名案件─酒鬼蔷薇圣斗、大口医院连续点滴中毒死亡事件 。 然后又很怪的安插了国外犯罪史上的几位知名犯罪者 。 所以整本的调性一直给我种结构很诡异的感觉 , 常常A讲完插一个不太相干的B 。 议题有种零散而没有收拢的空虚感 。
不过第二章提到日本老龄犯罪者数量的提高 , 算是少数有趣的议题 , 而老龄者犯罪的理由也相当特别 , 女性老龄者是想跟人说话、所以并未是生活困窘下的选择 。 当然 , 也没有花很多篇幅 。 这是最有趣的一章 , 就是讲到实务的部分 。 像是科学办案常见的指纹、足迹、DNA , 还有比较少被提到的侦讯 。 顺便幽了以往警察侦讯的经典桥段一默─就是一定会出现的猪排丼 。 虽然剧中警察请吃猪排丼已经是一个经典场景 , 但现实中可不能这么做 , 嫌犯真的想吃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买了 。 除了上述的调查手法外 , 近年来受影视作品推波助澜的时尚技巧犯罪剖绘在书中也有提及 。 日本警视厅还有搭配AI大数据来预测犯罪 , 整个让我想到阿汤哥的《关键报告》 , 不过到底效果如何、又是怎么喂数据进去 , 书中没有太多着墨 。
还是老话重弹 , 如果本身有上过《犯罪学》 , 这本里面提到的理论都是经典理论 , 当作复习或是加强印象绰绰有余 。 同时犯罪学因为叙述方式关系比较难论及的实务情况 。 这本《打开犯罪心理学大门》倒是有其参考之处 。 虽然都是以日本的现况举例 , 但无论是老龄化犯罪、针对儿童的网络犯罪都是值得聚焦的未来趋势 。 不过就书名提到的犯罪心理学真的没什么着墨 , 本来以为至少会提到弗洛伊德 , 结果完全没谈到 。
【桐生正幸,《打开犯罪心理学大门》给对犯罪学有兴趣者的新手导览】作者以前担任过犯罪剖绘的主任研究官 , 但内容似乎没有太多具体的实务案例 , 也是颇为可惜之处 。 看完整本书后 , 读者大概只能复习犯罪学的几个基本理论 , 但对于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的构架可说是完全不了解 。 而书标上的犯罪者都在想什么 , 说穿了也只是针对特异的连续杀人犯 , 篇幅上也仅只是半章左右的分量 。 整本书的构架可以说没有一个贯穿的主轴维持 , 所以会给人好像都沾到一些 , 但仔细想又觉得只是一些案例代表 。
推荐阅读
- 新突破!量子世界之谜,多节点量子网络研究的新发现
- 宇宙万物的命运是注定的?神经学家实验证明,人类或没有自由意志
- 案例:兄弟3人为抢银行,化身悍匪疯狂作案,因买烧饼落网被捕
- 当年结婚的标配是48条腿和三转一响,住大杂院,邻里关系非常融洽
- 网传举报,华大基因的王德明已经去世,真相到底是什么?
- 对于何祚庥院士曾说过的话,大家怎么看呢?
- 《交易心理分析2.0》:构建在42本好书之上的经典——11月读书8本
- 量子计算数学本质及金融应用研究
- 回忆当年经典公知文《不敢花钱的理由》(外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