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无鱼之困:“四大家鱼”基因受到威胁,我们该如何拯救它们?( 二 )


影响四大家鱼繁殖的因素所谓的四大家鱼其实是咱们最为熟悉的4种常常食用的鱼类 , 它们都属于鲤形目鲤科 , 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 这些鱼可是在1000余年当中 , 被人工选择出来的优质淡水水产品种 。

根据资料来看 , 四大家鱼在中国诸多水系当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其产量一度占到淡水鱼总产量的80%左右 。 而长江更是四大家鱼的“示范产区” , 最高时鱼苗产量能达到300多亿尾 。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 四大家鱼的情况便越来越差劲 。
资料显示曾经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城陵矶的江段内就有11处四大家鱼产卵场 , 产卵量占整个长江干流的42.7% 。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 长江鱼类资源衰退严重 ,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 , 长江洄游性鱼类减少了40.6% 。

在介绍为何长江当中“四大家鱼”会面临生存危机之前 , 大家先要明白它们的生活习性 。
这些鱼都是典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 , 简单来说 , 到了春末夏初时节 , 它们需要在特定的水温和江水水位涨落的刺激之下 , 才能进行排卵 。 并且 , 四大家鱼都有明显的“洄游”特性 。

在明白了这一情况后 , 再从长江水力和水文两方面的变化 , 来看看是什么让其陷入了危机 。
首先从水力特性来说 , 自从三峡工程开始运行之后 , 长江下游河道的形态和水流特性都受到了影响 , 在这种情况下 , 四大家鱼的栖息地和产卵环境自然也被改变了 。
根据研究来看 , 四大家鱼产卵场对流速、流速梯度、动能坡度等因素要求都相当高 , 而人类的水利工程无疑改变了这些条件 。

其次从水文特性的变化来说 , 四大家鱼的产卵常常发生于涨水期间 , 因为流量和流速的增加都会增加亲鱼产卵 。 可是在人类的影响下 , 现在涨水的节点和持续时间变成了被“操控”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亲鱼受到的刺激不够大 , 产出的卵自然就少的可怜了 。
当然 , 除此之外还有水体污染加重、过度捕捞、过度采砂等影响 , 在这些“buff”的加持之下 , 长江“四大家鱼”的日子是越过越差 , 野生种群一再锐减倒也情有可原 。

那么 , 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它们 , 避免让自己陷入“无鱼可吃”的境地呢?
四大家鱼的保护建议
首先就是做到水库调度与生态调度相统一 , 比如以影响较大的三峡水库为例 , 它的泄洪过程可以使下游出现涨水 。 不过二者的时间却有些对不上 , 因此应该在四大家鱼繁殖产卵期 , 进行合理的“生态调度” , 这样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 又满足了鱼类繁殖的需求 。

其次就是不断延长禁渔期 , 禁止人们私自捕捞 。 很显然 , 在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 , 若是还有人不断地在长江中索取 , 那么这些鱼面临的境况就只有灭绝了 。 因此 , 长江的“十年禁渔”是很有效的举措 。
最后就是建立人工增殖放流长效机制 , 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 , 帮助长江当中“四大家鱼”扩大野生种群 , 从而起到保护它们基因库的效果!

推荐阅读